美文网首页
《阿拉伯帝国史话》摘要

《阿拉伯帝国史话》摘要

作者: 如果可以再来 | 来源:发表于2020-02-23 21:29 被阅读0次

    作者尚劝余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阿拉伯帝国孕育于伊斯兰教的兴起和阿拉伯半岛统一神权国家的建立,发端于四大正统哈里发时期的扩张和统治。

    一代宗师、先知穆哈默德以一神崇拜取代多神崇拜,以共同信仰打破血缘纽带,以民族和睦代替部落残杀,以政教统一消除分裂割据,创立了充满活力、震撼世界的伊斯兰教,建立了政教合一、统一强大的神权国家,奠定了阿拉伯帝国的基础。

    四大哈里发时期,穆哈默德建立的神权国家,演化为哈里发国家。先知的后继者们,征服四邻,埋葬了波斯帝国,动摇了拜占庭帝国的根基,肥沃新月及毗连区纷纷臣服于哈里发(大约范围在今天的叙利亚、伊拉克、伊朗、埃及、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

    四大哈里发的扩张和统治,标志着阿拉伯帝国的发端和序曲。

    阿拉伯半岛是阿拉伯人的故乡。在历史上,巴比伦人亚述人、迦勒底人、阿拉马人、腓尼基人和希伯来人等古代民族,均是从阿拉伯半岛相继迁移出去的,他们所操闪含语系闪含族语言,故有阿拉伯半岛是闪族人的故乡之称。今天阿拉伯人为现有闪族人中最强大的民族。

    在伊斯兰教产生以前,阿拉伯半岛上的居民,基本上都是阿拉伯人。半岛上的阿拉伯人分为两部分:北部和中部的游牧民以及南部的已经定居的居民,其中游牧民占绝大多数。游牧的阿拉伯人叫贝都因人,他们居无定所,逐水草而流动,他们是真正的阿拉伯人,最能体现阿拉伯人的特征。就语源学来说,阿拉伯是一个闪族语的名词,意思是沙漠或沙漠的居民。在《古兰经》里,阿拉伯人和游牧的贝都因人是同义词。

    阿拉伯人的性格表现出巨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方面他们能够克制和忍耐,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暴躁和易怒,;一方面注重自由、直爽、强悍、信义、勇敢、慷慨、抗暴、扶弱,另一方面又喜好掠夺、强梁、争斗、复仇、赌博。

    他们的性格向两极发展:嗜杀与慈悲,吝啬与施舍,欺骗与诚实,谨慎与鲁莽。这些对立的方面竟能并存于一身。这种性格归因于他们所面临的独特生存环境,也与由此形成的各种社会习俗交织在一起。

    一般认为,抢劫是一种盗贼的行径,但沙漠生活特殊的经济情况和社会情况,却把劫掠提升为一种民族风俗。按照阿拉伯人的传统道德观念,劫掠是谋生的途径之一,是经济上调节余缺的一种方式。在沙漠地区,好战心理是一种牢不可破的心理状态,劫掠是有数的几种表现丈夫气概的职业之一。

    倭马亚王朝早期的诗人顾托密曾以四句诗说明这种生活的指导原则:我们以劫掠为职业/劫掠我们的敌人和邻居/倘若无人可供我们劫掠/我们就劫掠自己的兄弟。

    穆斯林把伊斯兰教产生以前的阿拉伯社会称为“蒙昧时代”,所谓“蒙昧”,并不是和“知识”相对立的意思,而是从信仰的角度来划分的。蒙昧时代的阿拉伯半岛居民,主要信仰原始宗教,同时也崇拜外来宗教。

    犹太教和基督教分别与公元一世纪和四世纪传入阿拉伯半岛,成为后来伊斯兰教产生的主要外部思想来源。半岛居民受犹太教、基督教一神信仰的影响,反对蒙昧时代残留的多神崇拜和一切落后的习俗。但是半岛居民不愿自己皈依犹太教和基督教,而开始创立本民族的一神教,教徒称为哈尼夫,故又称哈尼夫运动。

    阿拉伯半岛蒙昧时代的多神信仰的原始宗教以及一神信仰的外来宗教,为伊斯兰教的产生准备了丰富的宗教思想素材。

    阿拉伯半岛连接亚非两洲,地处交通要冲,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半岛西南的也门,自古就是东西方海上交通的枢纽。东非、印度和中国等地的商品,从也门经半岛西部红海岸,再北运到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各个港口,向地中海沿岸各国出售。

    阿拉伯半岛的战略价值及经济物产,必然引起强邻的垂涎和争夺,早在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帝国从北面攻入汉志和也门,企图征服阿拉伯半岛红海沿岸,垄断东西方贸易,打击波斯帝国。公元二到六世纪的几百年间,埃塞俄比亚先后与罗马和拜占庭帝国结成同盟,经常掠夺,占领也门。拜占庭帝国企图通过埃塞俄比亚,把阿拉伯半岛置于自己的影响之下,利用他们来反对波斯。527年,波斯从南面远征阿拉伯半岛,赶走了埃塞俄比亚人,成为也门的统治者。

    公元六七世纪,蒙昧时代末期,阿拉伯社会的各种矛盾急剧加深,其中民族矛盾尤为突出。面临外敌的践踏,人们要求联合起来,维持民族的生存。奴隶主贵族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强大的统一的国家。一般农牧民则希望打破氏族部落的分裂局面,获得牧场和沃土,摆脱贫困。奴隶苦于奴役,疲于战乱,也渴望变革,获得出路。此时,实现阿拉伯半岛政治上的统一,已成为阿拉伯氏族部落的共同愿望,成为历史进程的客观要求。

    阿拉伯半岛各种社会基本矛盾的焦点浓缩和集中于圣地麦加,麦加位于阿拉伯半岛西部希贾兹境内,是一个狭小的山谷。

    麦加自古以来就在阿拉伯半岛具有独特的地位,是阿拉伯人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中心。麦加是红海古道上的一座商业重镇,南北交通的咽喉,从也门到叙利亚内陆贸易的主要集结地,过往商旅必须停歇之地。

    公元570年,穆罕默德先知降生在麦家古莱氏部落的哈希姆家族。穆罕默德意为受到高度赞扬的人或声望很高的人。

    穆罕默德先知的童年十分不幸,他的父亲阿布杜拉在他出世前两个月,不幸死于经商途中,他成了遗腹子。父亲没有给他留下多少财产,穆罕默德先知生活贫困,无力上学,目不识丁。《古兰经》称他为“文盲先知”。

    穆罕默德先知青少年时代,先给麦加的富户做雇工,靠牧羊赚取微博的收入。12岁时随伯父去巴勒斯坦、叙利亚等地经商,后来受雇于麦加富孀赫蒂彻。

    赫蒂彻四十岁时,不顾父母与亲友的反对,和小她十五岁的青年穆罕默德先知结为夫妻。赫蒂彻为穆罕默德先知生了四个女儿,两个儿子。

    穆罕默德先知与赫蒂彻结婚,大大改变了他的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生活从此变得舒适和安定,从而有闲暇时间去思考和究他所感兴趣的社会和宗教问题。

    在中东,从远古以来,凡是有一些家财并在思想和感情上为社会上的操劳和疾苦所烦恼的人,有一种退居到某个偏僻的地点去静思的习惯。穆罕默德先知当时经常到麦加城郊一座名叫希拉山的一个山洞里去隐居静悟。如此经过十五年的冥思苦想,在公元610年创立伊斯兰教,将麦加的首要神灵——安拉,奉为唯一的神灵。他的思想和主张都以安拉(即真主)的意志出现,用安拉降示“启示”的方式颁布。

    穆罕默德先知于613年开始公开传教。当时麦加占优势的多神教徒,尤其是社会上层、商人和高利贷者,对穆罕默德先知宣传一神教的活动不能容忍。多神教徒不仅口头上攻击穆罕默德先知及其信徒,而且进行残酷迫害和折磨。

    面对残酷的迫害,穆罕默德先知和他的信徒们分期分批撤麦加避难。在这危难时刻,麦地那拯救了穆罕默德先知和伊斯兰教。麦地那原名叶斯里卜,在以北450公里处。

    622年9月24日,穆罕默德先知经过艰苦跋涉来到麦地那,受到当地民众热烈的欢迎,这就是伊斯兰教历史上有名的“迁徒”,阿拉伯语为“希吉拉”,它成为一个新纪元的标志,这一年后来被定为伊斯兰教教历元年。伊斯兰教从此有了一个根据地。

    穆罕默德先知在迁往麦地那后的十年传教和建国过程中,以“圣战”的名义先后发动的65次战役,其中他亲自带兵出征的达27次。他为巩固伊斯兰教公社和奠定阿拉伯国家统一的基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公元631年,阿拉伯半岛各地派代表团纷纷来到麦地那,表示友好和归顺,愿意抛弃偶相崇拜,接受伊斯兰教。这一年盛况空前,史称“代表团之年”。这时,伊斯兰教已在阿拉伯半岛占统治地位,半岛已基本统一,麦迪那由伊斯兰教的大本营,进而成为这个统一国家的首都。

    公元632年6月8日,穆罕默德先知归真,享年63岁,穆斯林为他举行了隆重的伊斯兰葬礼。穆罕默德先知是唯一出生在有充分历史记载时期的伟大先知,历史上有关穆罕默德先知一生的记载是非常详细的。

    穆罕默德先知归真后,爆发了“哈里发”继承人之争。这场争夺哈里发权力的斗争,开了党派倾轧之端,肇教派纷争之始,生发出不少重大的政治问题和残酷的流血事件,对帝国的后续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帝国首先进入四大哈里发时期。阿布•伯克尔是伊斯兰史上第一位哈里发,随后是欧麦尔、奥斯曼和阿里。正统派穆斯林尊四大哈里发为“正统哈里发”,称为“逊尼派”,而“什叶派”则认为只有阿里及其后裔为合法继承人,只尊阿里为“正统哈里发”。

    661年,穆阿威叶在耶路撒冷登上哈里发宝座,一改民主选举的传统,开启世袭的君主国,建立了倭马亚王朝。这是阿拉伯帝国的第一个王朝,承续90年,历14位哈里发。中国史书称之为“白衣大食”。

    750年,帝国进入阿拔斯王朝时期。直至1258年灭亡,承续508年,历37位哈里发。中国史书称之为“黑衣大食”。

    1258年2月,阿拔斯王朝末代哈里被蒙古军队纵马踏死,阿拉伯帝国遭到了蒙古人的毁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阿拉伯帝国史话》摘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oqa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