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单介绍了柏拉图的形而上学(见《死亡哲学》:灵魂不朽的前奏——柏拉图的形而上学)之后,谢利·卡根开始讨论关于灵魂不朽的问题,仅限于讨论《斐多篇》的内容,前提是假设柏拉图的形而上学是正确的。

在《斐多篇》里,苏格拉底的朋友们问他,我们怎么才能相信灵魂是不朽的呢?
苏格拉底给出了很多论证,谢利·卡根不打算全部探讨一遍,他只选取了两个论证进行质疑。
一、由理念本质引起的论证。
第一个论证是由理念本质引起的论证。它的基本思想很简单,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理念:正义本身、美本身、善本身的这些事物并非物理对象。但苏格拉底认为,这样可以直接推导出精神本身也是非物理对象,因为苏格拉底认为,如果理念不是物理对象,那么它们就不能被物理的事物(比如肉体)所掌握。既然心灵能领会理念,那么就可以推导出心灵自身也必须是非物质的,也就是说它是一个灵魂。
但这并不意味着灵魂会超越肉体的死亡,为了论证这关键的最后一步,还需要引入理念是永恒的这一事实,苏格拉底认为正是理念永恒的本质决定了灵魂的不朽。

谢利·卡根对苏格拉底的论证进行了整理归纳:
(1)理念是永恒的、非物质的;
(2)人的心灵可以领会理念;
(3)永恒的、非物质的事物仅能被永恒的、非物质的事物所领会;
所以:(4)人的心灵一定是永恒的、非物质的;
因此:(5)更确切地说,由于人的心灵一定是非物质的,也就是说它一定是一个灵魂;
所以:(6)灵魂是永恒的。
基于柏拉图的形而上学,我们已经承认了前提一和前提二,如果前提三也是正确的,就自然可以推论出结论四,推论出灵魂不朽也就顺理成章了。所以现在问题的关键就是,前提三是不是一定成立?
谢利卡根认为前提三基于一个习以为常的观点,如果用更现代的说法来阐明前提三,他认为柏拉图的意思是:事物只能被同类所了解,或者“同类的事物只能被同类的事物所了解”(柏拉图语)。
但是谢利·卡根立刻基于这个结论举出了反例:
一个动物学家可能去研究猫,如果事物只能被同类所了解,那么动物学家自己也必须是一只猫,这显然是错误的。你不必为了研究猫科动物而成为猫科动物。加拿大人可以研究墨西哥人,而不必成为墨西哥人,正如德国人可以研究法国人。又比如一些医生在研究尸体,那么为了学习和掌握关于尸体的知识,你自己必须是一具尸体,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因此一旦我们开始考察例子,一旦我们开始质疑事物是否只能被同类所了解,就容易看出这个一般性的主张是不正确的,通常事物不仅仅能被同类所了解。

严格地说,这并不能证明前提三是存在谬误的,他们仍可以说,虽然你不需要成为你所研究或者想研究的事物,但是在研究非物质和永恒的事物时,你需要变得非物质与永恒。也就是说,即使一般情况下,事物只能被同类所了解是错误,但考虑到永恒的非物质的事物的特殊情况,只能被永恒的非物质的事物所领会却是正确的,这才是柏拉图论证成立所需要的特殊性主张。
继续论证永恒的非物质的事物只能被永恒的非物质的事物所领会这个观点无疑是困难的,大概那是上帝的领域。谢利·卡根没有继续论证,但是他提出了质疑:如果X和非X之间的障碍可以被逾越,那么非X就能够研究X,可为什么在研究柏拉图式的理念时,这个障碍就变得不可逾越了呢?为什么可朽的灵魂领会永恒的理念就不可能呢?
谢利·卡根认为,我们需要一些理由去相信前提三,但柏拉图并没有提供给我们。因此即使我们同意柏拉图的理念存在,即使我们也同意灵魂存在,并且可以被思考,我们还是没有得到任何充分的理由去相信灵魂一定是不朽的,因此柏拉图的第一个论证——由理念本质引起的论证,是站不住脚的。

二、由单纯性引起的论证。
可被毁灭的事物是由许多部分构成的,他们是复合的,例如肉体可以被毁坏。哪类事物不能被毁坏呢?当然是柏拉图式的理念,理念是永恒的,而苏格拉底认为他们之所以是永恒的,不变的,不可摧毁的,是因为他们是单纯的。
单纯在作为一个形而上学的概念时,意味着他们不由任何东西所构成。凡一个由部分构成的事物,至少原则上你都会担心这些部分会瓦解从而被破坏,但对于任何单纯的事物它就不能被摧毁,它没有部分可供分解。
对于苏格拉底的这个论证,谢利·卡根也整理了一下:
(1)只有复合的事物可以被摧毁;
(2)只有变化的事物是复合的;
(3)无形的事物不会改变;
所以:(4)不可见的事物是不能被摧毁的;
然而:(5)灵魂是无形的;
所以:(6)灵魂是不能被毁灭的。
奇怪的是,苏格拉底没有给出一个非常肯定的结论,他的结论是,因此灵魂是不可或几乎不可摧毁的。
谢利·卡根见苏格拉底有点犹豫,就在后面推了他一把说,自信点,灵魂当然是不能被摧毁的。

这次谢利·卡根没有直接反驳,而是使用了一个“借刀杀人”的策略,因为苏格拉底的一个门徒西米对这个论证提出了一个质疑,他认为无形的事物能够被毁灭。
西米提供了一个无形事物可以被毁灭的例子:和谐。和谐的意思是说有一种乐器,比如说七弦琴弹奏的乐曲带来了和谐。西米认为这个例子极为贴切,因为据他所说,一些人认为心灵就与和谐相类似,心灵是肉体的和谐,心灵之于肉体就如和谐之于七弦琴。
和谐是无形的,但它可以被毁灭,你可以通过毁掉它所依存的乐器来摧毁它。如果心灵与肉体的和谐也相类似,那么当你毁掉心灵所依存的肉体时,或许就能毁掉心灵。所以当肉体死后,心灵也会随之死去。很显然这是一个不容轻视的质疑,如果西米是对的,苏格拉底说无形的事物不能被摧毁可就错了。

谢利·卡根认为这个反驳非常棒,值得斟酌。可奇怪的是,苏格拉底并没有作出回应。相反,他花了一些时间来质疑心灵(灵魂)是否真的与和谐相类似,用了不少时间来批评和谐与心灵之间的类比。
谢利·卡根认为苏格拉底搞错了方向,苏格拉底只要证明和谐不是无形的或者是不能被毁灭的,西米的反驳就不能成立,因为即使他证明了灵魂与和谐不类似,也无法继续论证下去,因为西米可以说:和谐是无形的但是能被毁灭。真是一招制敌。
谢利·卡根显然不想占苏格拉底的便宜,他要帮助苏格拉底反驳西米。他不仅要证明和谐不是无形的,还要证明灵魂也不是无形的。
谈到无形时可能意味着三种含义:
(1)不能被眼睛看见的;
(2)不能通过五种感官感知到;
(3)不能通过任何方法探测到。
按第一种含义,不能看见,和谐肯定是无形的,我们看不见它。但是按第二种含义,和谐却不是无形的,因为虽然不能用眼睛看见乐器演奏出的和谐,却能用耳朵听见。所以,在第二种含义下,和谐不是无形的。这就可以反驳西米了。
然而,西米失败了并不等于苏格拉底就对了,可能还有更有力的反例。

谢利·卡根考虑了无线电波。无线电波在第二种含义下也是无形的,但在第三种含义下却不是无形的,它可以被探测到,比如用收音机。这个例子还是不能影响到苏格拉底。
考虑第三种无形的情况,谢利·卡根认为,灵魂似乎是不能被探测到的,但是这并不成立。他认为灵魂可以被探测到,就像无线电波能被收音机探测到一样。因为你通过肉体探测到了灵魂,你的肉体受灵魂指挥而行事。这就意味着灵魂不是不可探测的。
由此,谢利·卡根得出结论,由单纯性引起的论证是不成立的。
更进一步,谢利·卡根论证了即使是单纯性事物,也可能在某种意义上被摧毁:当它不再存在。设想一下,单纯的事物是哪里来的呢?在某个时刻之前,一个特定的单纯性事物并不存在,而在下一刻他就在那里了。但如果是这样,也许一段时间以后,它也可能不再存在。
如果是这样,即使认为灵魂是单纯的,也不能推导出灵魂就是不朽的。
所以,最后结论是:柏拉图关于灵魂不朽的论证并不成立。

这就是谢利·卡根对柏拉图关于灵魂不朽的论证的反驳。一开始我很疑惑,既然他不相信灵魂,为什么还要讨论灵魂不朽,现在似乎有点明白了,他大概是想告诉二元论者,即使在二元论的范围内,也不能确保灵魂可以不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