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女儿去书店买书,回来告诉我衣服换季打折,刚好她要补夏季衣服,要求我陪她逛街。
先去了三福,女儿兴致勃勃,告诉我季末打折,打算大干一场。结果选来选去也就那么几个样子,稍微有点设计感的也自觉的放弃了,用女儿话说1.她是中学生,不易过于张扬2.这些衣服挂在哪里挺好,穿在身上似乎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女儿挑好了衣服,结果店员说今天有优惠,2件以上8.5折、会员折上折,建议女儿再选一件。女儿征求我的意见,我说你再找一件你喜欢的,如果找不出来放弃优惠。女儿又挑一挑,只买了一件。
森马也在打折,夏季衣服买一送一。女儿直奔牛仔裤区走去,她想要一件牛仔裤。我在试衣间外找了地方坐下,女儿拿了几条裤子试穿,找到一条特别中意的,结果店员说,这条不打折。女儿打算补夏装,就到打折区选,选来选去只有一条合适,我去看了看,打折区裤子的确样子很少。女儿比了又比,觉得这条裤子与刚才那条比较,还是刚才的好。我建议她拿最中意的。后来女儿又选了两件T。结账的时候一共是三件,都不打折。
出了门,女儿问我:“妈妈,他们打折会不会是提高价位后再打折?”这个我不明白,不过“先不说是否提高价位,只打折这个信息是不是就足够吸引你?”
女儿说:对。
我:但实际上呢?你买的都不是打折的。这是营销心理学中一招,在普通心理学中也有相关知识:社会感染,指在较大范围内的信息与情绪的传递过程。即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和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可在较大群体内产生循环,通过反复震荡和反复循环来引起强烈的冲动性情绪,导致非理性行为产生。你看今天有多少人是冲着打折来的,又有多少人因为便宜买了自己不那么喜欢的?但是把不喜欢的买回家去,只能闲置,这就是浪费,而且你每次看到心情都可能受影响,毕竟买衣服就是为了穿。即便你很理性的放弃打折优惠,但是只要你来了就有可能买,无论如何,厂家都赚。你看商场经常会找各种理由打折,比如三八妇女节打折,双11打折,其实都是这种情况。
女儿点点头,又问我:地摊货和商场里真的不一样吗?
我说:至少质量不一样。质量好的,有设计感的品牌成本大,地摊货成本低。想想都是什么样的人买地摊,又是什么样的人逛地摊?当年我上学时经常逛台东夜市。不过,我话题一转,如果喜欢买地摊货,觉得东西值也行,没有内心冲突;觉得大商场里衣服虽贵也值,也没有内心冲突;就怕想穿商场货偏偏只能买地摊货,那就麻烦了。看你需要什么。
女儿若有所思,很久没有说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