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康的座位是空着的,我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康可能不会来学校了。
康不想上学的念头是从本学期开学时就有的。自从有了这种念头,课堂上他不再听课,要么趴在桌上睡觉,要么呆呆地望向窗外……总之,心不在课堂上。作业更别提一个字也不写,组长劝他写,他和组长急。班主任和我们几个任课教师都想了不少办法劝说康,不想他这么早就流入社会。
所有苦口婆心的劝说并没有起效果。一次英语课上,年轻的英语教师想唤回发愣的康,却遭到了康无理的顶撞。一米七多的大个口出恶言地顶撞瘦小的英语老师,他的无理与恶言把英语老师气得当场流泪。问他为何对老师态度如此恶劣,答:“不想被老师管,不想学习,不想上学!”事后,他也知道自己的过错,自己在走廊上罚站。班主任试图进行劝说,给老师道歉可以,还是不想学习。
还有一次我正要上课,康笑着用手招呼我,我走近他,“老师,你别管我了,我不想学习。”他知道,只要他趴在桌子上,我会走上前轻轻地拍拍他,让他坐好。对于我温柔的态度和鼓励的眼神,他不得不坐好装装样子。现在,样子也不想装了,只想舒服地趴着。
康讨厌学习,不想上学,我们给他举了他身边不上学生活并不好的例子,从不同的角度讲了不少的道理,效果甚微,还不能激起他对学习的一点儿兴趣。
无奈之下,班主任和康的父母联系,康的父母对康也是费尽心思没有效果,现在也无对策。他们愿意陪着康学习,慢慢转化他。两周来,康的母亲坐在他的旁边和康一块学习,康远没有他母亲听课态度好,都是他母亲听懂再讲给他,对于康对知识不屑一顾,不敢批评更不敢斥责,只是小心翼翼地陪着,耐心、细致地讲解,惟恐康不高兴不读书。母亲就这样陪着,这样迁就、讨好,也没让康生发出一点儿学习的兴趣,周末回家就不再来了。
康对学习失去兴趣,不是空穴来风。康有个哥哥,年龄相差两岁。他哥哥也在我校读初中,初二就辍学了。辍学在家的他就和一些社会青年混,染上了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惯,每天无所事事,骑着车结伴闲逛。这些行为在我们看来是不务正业,是自毁前途,可在康看来是潇洒,是风度。康也学会了吸烟,他母亲在康的房间找出好几盒香烟。他也想潇洒走一回。
康在哥哥的影响下,喜欢无拘无束、洒脱的生活,对有约束的、枯躁的学习生活甚是厌倦,他想快点、彻底逃离。看着康的空位,我的心空落落的。康是名爱笑、挺懂事的男孩,七、八年级时学习用心,成绩也不错,课堂上我们目光相接时,他总是腼腆地一笑。仅仅一个暑假就改变了他。
反观康辍学这件事,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康哥哥的不良行为没有严厉制止,使康近墨者黑。我们教师也有过失,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没做到正确的引领。十四、五岁的年纪,还不能做到分清是非,还需教师的引导。
我们每天忙着备课、上课,忙着怎么在双减下能多布置些作业,怎么让学生多学自己的一科。我们做到了对工作认真负责,这很好。可这些是有明确指向的,指向分数,都是为了让学生多考些分数,最终归向的是自己的名誉、利益,考虑到的是自己。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对外界的事物很敏感,他们有情感的变化,心理的起伏,教师最应关注的是学生。
八年级时,我让学生以《心灵絮语》写了一篇作文,收上来看时,学生的文字令我大震惊。我想不到平时活泼、可爱、充满朝气的学生内心如此阴暗。写得最多的是父母、老师不理解他们,他们感受不到生活的快乐,每天就知道让学习,考出好成绩,他们想逃离,不想学习。还有学生写道,每天感受不到生活的快乐,只有压抑、强迫,不想活在世间,真的,没意思。学生冷冰冰、绝望的控诉,才是真实的他们。我们平时看到的只是外在的表象。
康辍学不是个例,也不足为奇,虽然国家一直在保控辍学,一直在强制学生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可每年还有辍学的学生。教师过度追求分数,学校充满压抑的生活让他们难以忍受,他们想冲破,他们想要自由,你敢说教室里坐着的学生难道不想吗?他们只是不敢和家长、教师对抗罢了。
我们都知道科技迅速地发展,辍学意味着什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转变教育观念,把对分数的重视转向对学生个体的重视,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有趣味的课堂,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习生活变得轻松、愉悦。
教师还要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学生心理的教育上,让学生有阳光、积极的心态,还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神州十三升入太空并在太空有长达六个月的工作,还要进行出舱考察,让学生看视频了解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对学生的三观能起到正确引导。
教师教育的观念的转变,才是解决学生辍学之根本。不要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干着实实在在的应试教育。为了学生的未来,为了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