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化自然的两大维度
人类灵魂生存在三重自然界中,这个理论表述形式,是我个人的研究成果。所谓第一自然界,就是我们生存于其中的物理自然界,也就是时间与空间。
然而,我们每个人面对的时间与空间,并不是纯粹的物理自然,而是经过文化改造后的人化自然。
2. 时间和空间是人类生存的生态基础
《尚书》第一篇《尧典》,就是中国人对时间进行人化的记录。尧是五帝之首,他那个时代,有两个部落是历法专业户,这就是“羲”族与“和”族,分别专门驻扎在东南西北四个特定的地方专门“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也就是根据日月星辰的变化编订历法,然后给普通老百姓定点报时,当闹钟。
时间的划分非常重要,游牧部落不需要特别精准的时间测定,但农耕部落要种粮食,五谷的种植与收获,都要和时间节气精准配合好,否则全年的收成都会受到影响。
所以,搞个国家天文报时系统特别重要。时间的标准和测定系统,是人类社会各种活动顺利运转的基石,考虑不周会很麻烦,在古代,时间上搞错了,就可能导致庄稼收成很不好,饿死很多人,会引发严重的政治后果。
十月太阳历和十二月历法,应该三皇时代就已经出现,但是到了帝尧,历法才得到全国性规范。中国人的时间与空间的规范化,和尧舜禹三个人有关。
古代中国人,应该已经有了很多对东亚大陆的概略性了解,相比较而言,《禹贡》的描写更真实。在大舜统治时期,洪水泛滥,他派遣大禹去治水,大禹治水的同时,顺便把中华的政治版图进行了地理上的规范化,这就是《禹贡》的内容了。
大舜和大禹当两个人合力,把中华的空间生态结构,进行了构建,完成了九州的规范化工作。所谓九州,就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从夏朝之前,到汉末,九州的空间生态结构还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然,《禹贡》中还有九座大山、九条大河,其中河流的变化最大。
3. 人类面临的第一重自然是随着时代变迁的
作为人化自然的第一重自然界,它不仅仅构成人类社会存活的生态基础,而且,它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除了自然界本身的变化,还包括人类自身进步引起的变化。
随着西方人现代化的进程,大地从平面变成了地球,五大洲四大洋的地理概念,其实是西方人确立的新空间生态概念。
时间也被进一步重新定义,和空间的概念融合在一起。英国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成了划分东经西经的标准线所在地。事实上这是西方文化人为规定下来的,是一个基于科学的文化性概念,是西方文化为人类建立的时空生态基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