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果你真想实现抱负,该看看Paul Smith怎么草根逆袭

如果你真想实现抱负,该看看Paul Smith怎么草根逆袭

作者: 非非马 | 来源:发表于2016-06-02 05:40 被阅读0次

文:非非马

本文来自微信公号“非非马” 微信ID: feifeima-uk

1

在做的工作不是自己理想的工作,可理想的工作总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一直还滞留在“远方”,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可能是很多人一生中或早或晚会遭遇的难题。我自己也不例外,也总是听到各个年龄段的朋友倾诉此类烦恼。所以,我决定花点时间写下上月听到的Paul Smith演讲。

4月下旬,在伦敦D&AD(Design & Art Design/设计与艺术设计)的活动上,英国时尚设计界的旗帜性人物Paul Smith先生做了一场演讲,从自己的人生经历说起,现身说法——一个平民孩子,没有读过任何正式的时尚设计学位,却从一个3平方米的小店起步,将自己的设计品牌以及时尚产业帝国拓展至全球,目前已在世界开设300多家店面,一年营业额超2亿英镑。

明星设计师的演讲具有明星效应,满场、连过道上都站了很多人。听时,就不断感慨,任何取得卓然成就的人,定有过人之处。70年的阅历、知识淬炼成自己的方法论,都是干货。演讲一结束,掌声不息。很多人拥上台去和paul合影、索要签名。显然,认为受益的听众远不止我一个。

2

1946年,Paul Smith生于英国诺丁汉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个小服装商。paul学习成绩一般,15岁就辍学去了一家服装工厂的仓库打工,每天的工作就是将衣服打包、送邮局、填邮寄单。那时候,他的梦想是做一个职业自行车赛车手。然而17岁的一场严重意外,彻底断送了这个可能。他在医院里住了整整半年。但正是这半年里,他认识了一批学时尚艺术的大学生,从此开始对时尚有了兴趣。从18岁开始对时尚有概念,到24岁在诺丁汉开始有一个自己的3平米小店,到30岁在巴黎做了自己的第一场秀,再到33岁在伦敦科芬园(Covern Garden)正式开了第一家PAUL SMITH品牌店,Paul靠着自己的“折衷“方法论,一步步实现了从现实工作到理想工作的跨越。

“人要学会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做一个平衡。周一到周四你可以去做能够帮你付房租(pay rent)的工作,而后你把周五到周六留给你自己,做你心中真正想做的、理想的工作(dream job)。就好像如果你运营一本杂志,你大部分内容可能都必须要遵从市场、按老板意志办刊,但你可以每期留两个页面给你自己,只发你最喜欢,最想刊发的内容。”PAUL SMITH将他的这套哲学称之为“折衷主义”(Ecleticism),我称之为“妥协中的坚持”。

3

Paul的服装业起点是诺丁汉一个不起眼的3平方米小服装店,那时他售卖的还主要是一些其它品牌的男士成人服装。1970年,24岁的PAUL靠着自己此前打工积攒下的600镑,在彼时女友(现已是太太)的鼓励下,开了这家小店。这离创立独立设计师品牌的目标,还路途遥远。paul最紧迫的压力是,先得吃饭,维持这个小店的生存。一个铺面,即使小到只有3平米,可每一次开门关门,就是一天的房租。流出去的,都是成本。这个工作,一点不“理想”,也不“浪漫”。而要想真正成为一个设计师,拥有自己的独立品牌,如果只局限于眼前的日常,不做必要的积累,也会很容易就“苟且”下去。Paul怎么做的呢?他按照一周时间分配的四二定律,每周大部分时间,为房租和运营而奔波,应付店里的客人,试图多卖几件衣服。但他同时也留了一部分时间,学习服装设计与裁剪。此前,他从没有上过正式的服装设计课程,是他毕业于皇家艺术学院时尚设计专业的女友,起到了他启蒙导师的作用。她充当他的老师,教他绘图、裁剪。他自己又同时报了一个夜校班学习。如此,经过六年持续积累,paul在30岁时,终于在巴黎开了PAUL SMITH品牌第一次的服装秀。据他说,当时他租了个小旅馆的房间,兴奋地等待着客户光临,可两天过去,却连个人影都没有,就在他几近绝望之际,终于有人来找他洽谈了。他终于迎来作为独立设计师的起点。

4

在这里,我想paul教了我们几件事情:

第一,最终目标首先要明确——即便是此刻的工作,或者说第一工作不是自己的理想工作,自己得明白自己到底想做什么,你的第二工作/梦想工作是什么。如同一句老话说的,没有目标,所有的风向都是逆风。

第二,目标明确后,如果目前尚不具备做上梦想工作的实力,那首先学会妥协。先从自己能做的工作做起,而且要做好——至少得能养活自己,pay rent(付房租)。今天刚看到谭盾的一篇旧文,他在纽约创出名堂前,在地铁里拉过小提琴;而今的某世界著名前卫艺术节,彼时曾在纽约洗过车。但很重要的一点,这些人,“白天为牛奶面包各自为战”,一到晚上是“聚在一起谈理想”的。所以,面包是前提,同时还得理想不能失,即胸有大志,否则,就只能停留在永远为面包而奔忙。而paul,也是没有把自己完全埋没于日常的消耗与压力下,始终能坚持自己的时间分配原则,为梦想的第二工作留下了足够的学习时间,做持续的积累与努力。“Do things which are right, not which are easy”. 做对的事,而不是容易的事。

第三点paul教我们的事,是这个养活自己的现实工作最好能和梦想工作有强关联,在做好“第一工作”的同时,就能为“第二工作”积累有价值的经验与知识。比如paul就说,在经营服装小店卖服装的过程中,他学会了如何观察,如何精准的发现客户需求,摸索商业的规律,学会如何倾听,如何交流,know where to stop(知道何时不说话), know where to talk(知道何时说话),这些经验,对于日后它把一个时尚品牌运作成庞大的时尚产业帝国,无疑有巨大价值。

也正因为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要为“梦想中的第二工作”做任何有价值的积累,即便是在从事不理想的第一工作时,paul也能自得其乐,并不会觉得那么痛苦、难捱。

但如果我们真的不幸,打个比方,非得以洗车来挣面包,只要足够坚定自己的目标和理想,那么,凡“旅程”皆能滋养灵感与天赋,关键看自己是否用心。比如,paul因为热爱设计,在路上、在网上、在书里,任何地方,他都觉得自己踏在“发现之旅”上,一个房间的装修用色和材质,一个建筑的线条与空间感,甚至音乐的旋律,都可以成为他设计服饰的灵感。

所以,当目标足够坚定而清晰,当人能始终不忘初心、并足够用心,你的所有触觉也都会为一个很清晰而明确的目标张开,你会自带雷达,犹如多了第三只眼。从此,你看什么,都是灵感与营养。

5

我想,正是这种折衷的、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Keep your feet on the ground”),这种现实中的妥协与坚持,Paul才得以实现他今日之成就。这里,我不想用现世流行的成功学那套,简单烹一碗鼓吹成功的励志鸡汤。我只是在客观分析,一个人如果要实现自己的梦想目标——也许是建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也许是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也许是任何一个工作,那么paul抵达目的地的方法显然值得借鉴与参考。

我自己是认为,有时候,比“毅力”层面上的坚持更难的,是“目标”层面上的坚持:

要始终清晰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很多人其实是会目标漂移的,要能在“更容易的生活”、以及各种欲望与诱惑扑面而至时,始终不忘初心。欲望太多与没有欲望几乎一样糟糕。按paul的话说,do not forget where you start。“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you know what not to do rather than what to do.”比知道做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不做什么。因为足够简单、足够纯粹,本身往往就是一种很强的动能。

这里,我想说一个我原来同事的例子。这个姑娘勤力而上进,是我特别喜欢的那种态度正、肯用功的女孩子。最初刚到我们公司实习时,她就一边在维珍公司打工挣生活费,一边在我们公司积累做展览、做文化交流活动的经验。但是,她后来发现她真正梦想的是做一个专业的艺术策展人,而不仅仅是一些大众化的展览或文化交流活动。于是,在公司答应给她办理工作签证的情况下,她仍然选择回到中国,尽管她十分十分想留在英国。

一张英国的工签,有多么难,有多大的吸引力,可能绝大部分在英国留过学的孩子,都能体会。太多人因为“能留在英国”,而忘了自己“为什么要留在英国”。但是这个姑娘在反复思考之后,放弃了一个看上去很美的机会。因为,她认为她更需要的做的积累,应该和她未来梦想目标有强关联。而这并非不可实现。回国后,她先在一家艺术网站做,而后终于如愿去了一家画廊,虽然目前还没能成为一个策展人。从做艺术网站工作至今,她每天坚持看一个世界艺术史人物,并坚持将之翻译成中文,便于自己更深刻的理解、学习。她快翻完一本书了,一本没打算出版、只为自己翻译的书。

6

我不知她何时能最终成为独立策展人,也不得不承认在现实中,有时候很有可能,我们苦苦奋斗努力,最终也仍然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即使在做着自己的理想工作,也始终差强人意。比如当导演,就真的不是一件光凭努力发奋就够的事儿。但我觉得,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天赋决定你的上限,但努力至少能够决定你的下限。

其实,理想与现实从来都会有冲突,会以各种形式体现。不经挣扎的成功根本不叫成功。不曲折就不能叫故事。这世上从来就没有不需要妥协的生活与人生。但,局限才是感知自由的路径;现实才是感受和通向理想的必经之路。人和人之间最本质的差别,并不在于其生来拥有多少自由,而在于有多大突破局限的能力为自己创造多少自由,说白了,是你有多少和现实“做交易”、却不以完全牺牲梦想为代价的能力。

理想和现实,究竟在哪里交界?以上就是我从Paul smith哪里学到的事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果你真想实现抱负,该看看Paul Smith怎么草根逆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ozh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