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阿尔法围棋与围棋世界冠军、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进行围棋人机大战,以4比1的总比分获胜;
2017年11月11日,阿里巴巴人工智能设计师“鲁班”,每秒能设计出8000张海报,总量达到4.1亿张;
2018年9月17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开幕。
人工智能,已经润物细无声的渗透进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摩拳擦掌的想要淘汰掉机械重复工作的我们。
创造力,似乎会成为人类在未来与AI抗衡的武器。
但是在生活或者工作中,你总是会有一个时刻感知到自己颅内空空,没有一星半点的想法蹦出来。
如何能维持自己的创造力?如何才能激发出灵感?
我在《十四堂人生创意课》里找到了答案:创意需要积累和思考。
作者是一个广告从业者,21岁从学校过渡到社会,工作到28岁成为广告圈的大拿,35岁时去过35个国家,并开始从事教育工作,以大学教授的身份传授广告学的知识。里面谈到了她塑造创意人生的五个方法:
一、一天阅读一本书
在我的认知里,阅读永远都是构造知识框架,打通逻辑脉络的好方式。瞥一眼目录就可以对行文架构有所认知,不会像视频或者音频教学,需要从头听到尾,以免漏掉重要信息。而且可以在章节中跳读,人眼的信息获取速度远远大于耳朵,这和我们在微信上不乐意点开对方发来60‘S的语音有同样的底层原因。
作者给出的建议是一天看一本书,一年365天,遵循此法的人就会和不阅读的人一年拉开365本书的差距。但是这个操作起来有点难度,现在的书总是越写越长,就我手头上在读的几本书,最少的那本都是300页。但是作者确实做到了,她的方法是,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等公交和坐地铁的通勤时间;吃饭等号的时间等。
读书也是有方法论的,如何最快的获取知识,最高效率的消化知识,我通过《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找到几个诀窍:
1、有目的性的快速阅读
不要从头到尾一字不落的看完一本书,高效的阅读顺序是:
封面封底 → 序言 → 目录 → 你最感兴趣章节 → 次感兴趣 → 剩余章节
封面封底:对作者以及书本内容有模糊的认知
序言:对书本以外的背景有所了解,这一步像是前菜,调起你食指大动的兴趣。
目录:好的书本都会有一个堪比摩天大楼地基般规整夯实的大纲,筋骨清晰,层层递进。观看目录时一定要建立全局意识,便于后期采食内容时能做到承前启后。
你最感兴趣章节:读书要带着问题读,你感兴趣的一定是你所困惑的,这种截取方法能一击即中。
次感兴趣:可能是最佳解的延伸段落
剩余章节:此处可跳读,选择自由性随心。
2、同一个主题读多本书
主题阅读是做学术研究时惯用方法,比如我们在写毕业论文时就会用到该方法。针对一个主题,比如旅行,写作。利用网络或者通过某一本书按图索骥找到系列相关书籍。采用上文所述的快速阅读方法,建立架构,再根据某一细微点,对比着阅读这些书籍。这样做有两个好处:架构完整、理解深刻。
3、输出是学习的高效方式
阅读只是手段,掌握知识是终极目标。而只是单纯阅读,对知识的吸收率只有10%,属于被动学习。有一个“费曼学习法”,倡导以教促学,吸收率高达90%。当你向外输出的时候才能将阅读的文字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也能发现自己未能理解的盲点,从而各个击破。
输出的途径可以是传授给别人,也可以是写成文章。
二、一年观看两百部电影和纪录片
电影或者是纪录片时长对比于电视剧来说简直算是短小精悍了。起承转合间制作精良,配色精美。
作者给出了一种独特的观看角度:
将自己带入A、导演:如何调动演员的情绪,如何铺陈事件的序列,如何配合前期的摄影和后期的剪辑。
带入B.主角:遭遇突变之后你的选择,你的心理;走到绝境时,如何找到出路…
带入C.摄影师:镜头语言如何表达,切入角度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取景地选在哪里比较合适?
带入D.编剧:戏剧的终极矛盾如何展现,如何草灰蛇线的埋下伏笔。
化被动为主动,同时调动起自己作为观看者的多重身份,这样的体验绝对会比仅限观看要收获多。
三、读万卷书才可以行万里路
“说走就走的旅行“在作者这里是行不通的。
旅行不仅在物力和财力上耗费巨大,它更是一个窗口,让你从自己的山洞里跳出来,感受别处的风景和人文。你需要做的准备绝对不是瞅准时机买一张打折机票和花费数晚做一个攻略这样简单。
1、明确自己十年内想要去的国家/城市,搜集有关于它历史、地理、人文、风情等资料。
2、 选一个有节气的时候去,感受当地的节日氛围,比如日本的祗园祭,欧美国家的复活节。
3、将自己带入为当地人:我住在哪儿?我会常去哪儿吃东西?我最喜欢呆的咖啡厅是哪儿?我喜欢哪些公园为什么?
4、不要漏掉当地的博物馆、美术馆
四、塑造自己的朋友圈就是打造自己的素材库
一个人就像是大海里的一叶扁舟,而一群人才会凝结成一艘大船
借助朋友的专业圈子去扩大自己的视野,保持交流,保持输出,相互促进。
五、保持对商业事件的思考,才会在关键时刻灵感迸发
目之所及都会有自己背后运行的逻辑,不管是大一点的企业,还是小一点的商店。在平时就应该留意那些在浪涛里风生水起的巨匠,和夹缝里生存的小小经济体。思考他们赖以生存的立足点,思考他们的成败缘由,并代入自己,如果你是商业中的掌舵者,你会如何起航,如何行驶。
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我们因为思考成长为“人”,也许会因为思考持续为“人”
创意需要积累和思考,利用这五个方法,开启自己的创意人生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