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心理影响?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教授通过大规模的调研发现,“疫情对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伤害上升很多,主要体现出‘四无’——学习无动力,没有家长和老师逼着孩子们就不爱读书;对真实世界无兴趣,沉迷于游戏、抖音、各种社交媒体,对真实的人和事情没有兴趣;第三,社交无能力;最后,对生命价值无感受。我们下一代受到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要大,他们青春三年时光在疫情中度过,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从来没经历过的一个悲剧,焦虑、抑郁、情绪失控、自杀现象都在上升。”
这也正是我总是建议父母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多带孩子亲近自然,多与孩子互动交流的重要原因。建议在确保安全基础上,暑期适当安排亲子户外活动。受疫情影响,过去两年多,我们和孩子都处于一种被动收缩和防御状态,减少了很多与他人、与世界、与自然的连接,导致我们的感受力和生命力日渐枯萎和衰竭,也让孩子们对人生和世界的认知更偏于负面和消极,失去了很多感知美好事物的敏锐和信心,对生活少了些许眷恋,对生命少了些许敬畏,对未来少了些许期许。而越是困难的时候,我认为作为父母的我们越需要让孩子感受到自然之美、天地之大、父母之爱,以便在孩子心底种下美好和希望的种子,让父母之爱和自然之美,赋予孩子一种免于崩溃的力量,让孩子依然对生活有眷恋,对生命有敬畏,对自己有信心,确信人间值得,岁月可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