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弘一大师书法:染尘•无尘

弘一大师书法:染尘•无尘

作者: 隐子书法 | 来源:发表于2018-09-14 20:17 被阅读95次

具足大悲心(1929)

【1】II染尘II

1918年8月之前


临魏灵藏造像(早年)

大师写的《魏灵藏造像》

再来《张猛龙碑》

临张猛龙碑(早年)

除此之外,李叔同出家前

还临摹过《石鼓文》

《峄山刻石》

《天发神谶碑》等

包括唐宋名书家的各种墨迹

学什么像什么

曾一度在上海的

《太平洋报·画报》霸屏

画报成了大师书法连载

融会古今,兼具方圆

卫生金镜四条屏(约1897)

篆书,学邓石如

笔力健劲,气势沉着

隶书四条屏(临杨岘,1899)

隶书,学杨岘,方圆兼用

方笔棱峭,圆笔轻细

复归于婴儿(1900年前后)

春鸿明月八言联

一剪梅词半首

大字楷书,线条粗重方硬

结体茂密开张

北碑之风跃然纸上

致徐耀廷札(1896)

节录王次回问答词卷(1899)

行书,学苏轼黄庭坚

姜母强太夫人墓志铭(1918)

这是“染尘”时代的“绝笔”

明显受到了钟繇、二王的影响


【2】II无尘II

“弘一体”1918年后

李叔同出家后

就变成了弘一

一个虔诚的苦行僧

书法,也开始磨掉了锋芒

洗净了铅华

一法万缘五言联(1919)

即今若觅七言联(1921)

佛号与莲池大師偈语(1922)

这五年多(1918年秋—1923年)

弘一还没有走出“染尘”

佛号与慈照宗主法语

元妙叶禅师《十大碍行》(1927)

这四年(1924—1927)

弘一在印光的启发下

借鉴魏晋小楷

北碑风气终于被彻底打破

楷书新风格开始悄然形成:

平静、沉稳而恬淡

致某居士

致刘质平

笔飞墨舞,轻松自如

在佛门敛去的艺术家气质

渐露无疑

佛号(1930)

一即文随七言联(1931)

广大清净七言联(1932)

这一个五年(1928—1932)

变法,探索

早期的“弘一体”成形

如来普贤八言联(1933)

佛号(1934)

《咏净峰寺》诗(1935)

华严宗大法师名号(1936)

极乐世界阿弥陀佛(1937)

念佛救国六言联(1938)

一心平等五言联(1939)

闽南佛法四言联(1940)

灵峰(蕅益)大师警训(1941)

常获恒涂五言联(1942)

这十年(1933—1942)

弘一书法成熟了

烟火渐褪

佛系自我

遗嘱(1942)

悲欣交集——绝笔(1942)

临终前的最后几天

弘一彻底放下了身心

看清了自己一生的“觉”与“空”

悲欣交集,返璞归真

相关文章

  • 弘一大师书法:染尘•无尘

    具足大悲心(1929) 【1】II染尘II 1918年8月之前 临魏灵藏造像(早年) 大师写的《魏灵藏造像》 再来...

  • 尘不染尘

    我是路浅尘,在人生的路上,我只是一粒浅浅的尘埃,风起就能飞扬,落下又是曾经,不是那么重要,但却是到哪里都能生根...

  • 尘不染尘

    之前不懂事看人家吸烟觉得帅,心中好奇,于是拿来学着他人的模样轻轻的细一口,呛的不行,暗骂这帮傻逼。后来手里有点自己...

  • 《愿三月花开 如期而来》

    花海落红尘 盛开的强颜欢笑 逝去的随波逐流 是花落地成尘 还是尘染了花 有尘有花 无花无尘

  • 这个成语居然有如此来历

    这是一个关于成语“一尘不染”的故事。 唐高宗年间,弘忍大师开坛讲学,当时他的手下有五百余名弟子,最有...

  • 染尘

    秋和风到底是谁受了谁的蛊惑 肆虐 纷乱 风中了魔障 凉意入侵了秋 似恋非恋 花枯萎 香已远去 叶卑微 谁是谁非 ...

  • 《染尘》

    磨砺牵年轮 能有几度春 冰霜且挺熬 何惧风雨声 不湿一身衣 咋换里外新 任凭风雨骤 我自胜闲庭 落根于红尘 注定染尘灰

  • 染尘

    身堕红尘里,来处竟不见。 终日为苟且,警觉心羞惭。 恋世因相思,情深奈肠断。 天籁灵魂静,与谁共缠绵?

  • 染尘

    1孟婆 我是一个调酒师,我叫希恶。 我的店开在城市的角落,店门上挂着一个小招牌:染尘。 店里的卖的酒有很多种,当然...

  • 染尘

    不染凡尘的终是理想。 如果生命是一树花开,或安静或热烈,或寂寥或璀璨。那些天真的、热诚的、跃动抑或沉思的灵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弘一大师书法:染尘•无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pda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