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陈思源
《慈母情深》选自梁晓声的小说《母亲》。课文写了“我”的母亲在极其艰难的工作环境中,省吃俭用,支持、鼓励我读课外书的故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
在进行本课教学设计,我始终努力坚守以学生为主体,以“我的鼻子一酸”为主线,以个性的悟读为手段,让学生在文字中品悟出不同的感受,实现个性思维的发展!
同时注重朗读,语文课程标准标中指出:要保证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在课堂上,请学生自由地阅读,梳理学法,然后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抓住重点词句投入到自主品读中,学生或圈,或点,或读,或画,或写,或说……交流,品味,个性化的见解畅所欲言,不亦悦乎。
在进行紧张的磨课中,五年级语文组团队老师确定了这样的分支:分支一:“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通过文中出现了3次我的母亲位置的不同,说说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体会到:我不敢相信这个人是我的母亲,强调了母亲的疲惫、艰辛,更突出了主题:“慈母情深”。分支二:四次“立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作者重复啰嗦,把“立刻”换成它的近义词,读一读,有什么不同?说说作者这样写的好处。体会反复的用法,反复不是无情物,情到深处才反复!通过这两个分支的细节描写,让学生感悟母亲的深情,母亲的伟大,正如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经过五年级语文组紧张激烈的一番准备,《慈母情深》终于结束了,心中也松了一口气。说紧张是因为我的大脑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想找到一个准确的切入点,让学生从一条主线出发,像剥笋一样的学习,由表及里的理解,进行个性化的感悟。说激烈是因为我们五年级语文科组的老师在磨课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谈自己的想法,大家研究着,讨论着……课后回想着,思索着,感受颇多。
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发现了一些优点,也发现了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优点:
(一)学生的小练笔比较精彩:
学生在进行小练笔: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生活经历吗?请用上细节描写,让我们感受到这份情感。很多学生的小练笔,令我感动:李佳耀同学描写了父亲工作结束后,在楼梯的一个角落吃盒饭的场景;林灰雯同学描写了她误以为母亲生了弟弟不爱他,最终理解了母亲对每一个孩子都是平等的心路过程;冯梓桐同学描写了母亲为她织红色围巾的细节描写!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母爱!特别精彩!
二、需要改进的部分:
(一)写作背景理解不够充分
这篇课文写作背景,年代比较久远。对于当时的生活条件,学生不太理解!但是我对于作者的写作背景没有让学生充分去搜集资料,没有让学生了解当时的中国普通百姓家庭生活状况,没有让学生去了解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状况,去认识那个时候一分钱都很有用处,知道一元钱可以做很多事情,让学生的心灵去走近那个时代,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艰难。如果这样学生会更能好地了解“母亲”挣钱的不易,毅然给钱,足见慈母情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注重课前预习,让学生走进那个时代,理解文章的主旨。
(二)学生朗读缺乏情感
这篇课文的语言很有感染力,透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更能体会到母亲的深情。但是可能学生没有真正走进这篇课文,没有从内心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朗读缺乏一定的情感!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不光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技巧性的指导;同时更应该指导学生如何走进课文中,与作者产生共鸣,真正地理解这篇课文,真正的感悟这篇课文。
于漪老师说过:“我上了一辈子的语文课,上了一辈子令人遗憾的语文课,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善于把教育失误便成教育财富,及时进行反思,才会越来越有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