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生活了快二十年,我的饮食口味早已经被海风驯服,再加上平时比较注重“健康养生”,所以做菜都是各种少盐少油轻烹饪、平时除了水果坚果几乎不吃零食、而且几乎不吃夜宵,我是一度为此沾沾自喜的,甚至有时候一不小心暴露出看不上别人“垃圾食品”“胡吃海塞”“毫无节制”……
只是,没想到啊,打脸这是说来就来,而且是piapiapia连刮三掌,掌掌击中要害。
到今天超过一个星期了吧,我已沦陷进各种以前看不上的垃圾食品中,顿顿不嫌肥甘厚腻无辣不欢。
此刻在西海岸边的草地上,刚刚下过雨,坤哥带着小七去玩沙子了,我留在渔夫伞下,已经干完了一个不小的香蕉芝士烤饼、一盒子卤鸭掌鸭肠、还从经过的小贩车上买了一份臭豆腐 一袋蘸盐芒果。
好像,真的有点过分了
即使是背着孕早期口味变化的锅,这馋劲儿,也实在是有点放弃自我控制的意思了
不!我不要被控制
好不容易拿到的生活主动权,岂可拱手让出。口腹之欲,怎么排也只是低级需求,有这三五天的“放纵”体验,就算够意思了,接下来,我还是要回到自己面前,好好跟自己对话,问问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接下来一步一步怎么做?最后的目的地是什么样子?
我是谁?我要去哪?我怎么去?
又回到了这永恒的哲学命题
若水快要十五岁了,小七三岁多,我四十一岁,家庭是团结幸福的,个人的事业追求始终在努力路上,状态像那个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不可以停下脚步,当自由人就是这样,想不被束缚就得接受没法旱涝保收。
心态呢,始终在自在的幸福感与对不确定的未知的恐惧两端摇摆,感性艺术的那个我每天云淡风轻,带着孩子弹琴唱歌画画插花,过着许多人羡慕的“生活应该的样子”,而理性务实的那个我,在各种账单面前却硬气不起来,家庭抗风险能力是堪忧的,要如何才能快乐幸福得长久,也是我需要思考的重要命题。
刚刚负债买完大房子,赶上疫情,活动课程没法开展,明显的影响到了我的收入,这个时候,我发现自己又怀孕了,要是不要就是个问题了。
最初我是坚定的理想派:当然是尊重生命的选择,而老公是现实派:不要不要哪里养得起;过了几天,势头明显扭转,我确实感觉到来自年龄身体的压力以及失去生活掌控感的恐惧,妥协为算了我已经儿女双全了,剩下的时间好好奔事业吧,而老公却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说不要的话再过十年咱一定会后悔……
我在最近每一个独自散步的早晨,心里都在默默修一个让自己放空的功课,心无挂碍好像真的很难,脑子里总有杂七杂八的念头进来。送若水进了校门,小七还在酣睡,这个时候的我是最自由的,看那天上的云卷云舒,为什么不把眼光投向更远一点的方向?
如果你真的认同:生命在于体验,那所有的选择其实早都有了正确的答案,一定是选择未知啊,不确定才是可能性,可能性才会有更丰富的体验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