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读书
学会阅人、识人,才是真正的成熟

学会阅人、识人,才是真正的成熟

作者: 归燕乐读 | 来源:发表于2022-06-07 08:09 被阅读0次

    人力资源领域有句话叫:“读千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这句话说的是,关于一个人的成长,实践比阅读更有效,而通过阅人得到的人生经验,则比实践还要丰富和深刻。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这本书里,讲到如何与他人相处时,给我们两条非常诚恳的忠告:

    《人生的智慧》

    1.  没有人把骗子、傻瓜刻在脸上,一切都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

    2.  一旦确认某人德行有失,或者和自己所秉持的价值观不一致,那就果断保持距离。

    第一条说的就是阅人,从细节方面观察与我们相处的人,就能对对方的品行,做事方式和习惯等有个大概了解。

    而第二条说的是,在识人之后我们在社交方面应该采取的正确行动。

    能够正确地阅人识人,就能帮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和伤害。

    《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依旧挥动着锄头,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却高兴地拾起金片。

    两人还曾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身着华服的人坐着有围棚的车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

    回来后,管宁就割断了席子,并对华歆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虽然是两件小事,但是管宁敏锐地观察到,华歆是一个贪慕虚荣的人。他更希望选择有修养,能专注学习的人为友,因此主动与对方划清了界限。

    既然没有共同的志向,又何必勉强维持着朋友的虚名,这只会给彼此增加心灵上的负担。

    不得不说,管宁阅人、识人的眼光堪称一流。

    而在这方面,北宋的大才子苏轼则没有那么幸运了。

    他虽才华盖世,但一生却颠沛流离,屡遭贬谪。而这一切其实并非纯属偶然,其实很大的原因也是他在阅人、识人方面没有做好功课。

    苏轼青年时有一位好友名章惇。有次两人一同出游,行至一悬崖险瀑前,只有一条破烂的独木桥可以通过。

    章惇在腰上别好衣角,大步通过。在瀑布前的峭壁上,挥笔写下两人到此一游的字样。

    章惇回来后,苏轼笑说,你这个人不得了,以后肯定会杀人。

    章惇问道,何以见得?苏轼说,一个连自己生命都不爱惜的人,又怎会怜惜他人的生命?

    从此次不计后果的冒险中,苏轼敏锐地观察到,章惇性格当中隐藏的凶狠和残暴,也预见到他以后可能会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一切代价。

    然而,苏轼并未远离这个危险的朋友,甚至言语间也没有丝毫顾忌。

    苏轼淡泊名利,心系国家。他一直秉承政见不同,不涉私交的原则。但章惇却是把追名逐利放在人生首位。

    新党旧党争战,旧党倒台后,章惇当上了宰相,便把与自己政见相左的苏轼视为眼中钉。

    他不顾昔日老友的情谊,频出狠手,从黄州到惠州,再到儋州,让苏轼居无定所,四处漂泊,几乎置他于死地。

    如果苏轼在成功地对章惇阅人、识人之后,及时地规避丑恶,那么他的人生也可能重新改写。

    能够在日常琐事中“见微知著”,分清哪些人可以靠近,哪些人最好远离,也就为我们的人生之路扫除了“陷阱”,畅通无忧。

    阅人识人,也让我们的人生更加成熟而充满智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会阅人、识人,才是真正的成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pgs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