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绛先生有一句名言,“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可是,很多的时候,很多人就是难以实现“做自己”,为什么呢?
这和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自我分化”有关。
自我分化这个概念,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从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的角度,它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时,即能保持独立性,把自己和他人分开,同时又能和他人联结,体验到亲密感的能力;另一个角度是从个人内心来说,它是一个人能把自己内在理智和情绪区分开来的能力,也就是说,当遇到某件事或者某种情境时,我们能够区分自己此时是受情绪冲动的控制,还是在做深思熟虑的理性思考。可以看出,自我分化是一种个人能够分辨和管理我自己的情绪和理智,并能将自我独立于他人之外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自我分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能否拥有清晰的自我感,以及Ta是否能在外界压力下依然坚持自我,做自己想做的。自我分化水平低的人往往会没有办法坚持自我,在处理问题时,极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或者受情绪冲动的控制而缺乏理性的判断,因此他们更容易依赖他人,并且更容易在做出决定后又改变主意。而自我分化水平比较高的人即使在极端的应激时刻,往往也能够保持理性,有着相对稳定的情绪,能让理智主导自己的行为和思考,即使情绪激烈,也能让自己不被强烈的情绪所困扰。这些自我分化的比较好的人,在与他人相处时,能够保持一个清晰的自我感,并能够较好地处理“我”的位置,即使面对压力,也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不去迎合他人的期望。
所以,要做到“做自己”,就要提升自我分化水平。这样才能真正领悟所谓“自己生活的世界,与他人无关”,从而做到勇敢地坚持自己,做真正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