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告别】
这是第36次拳击课,也是今年最后一次拳击课。
去健身房,看到教室发生了新的变化,三个墙面贴上了镜子,地面铺上一层厚厚的浅绿色弹性垫子,空中吊着一个黑色的大沙袋,靠近入口的地方是一个木制架子,上面整整齐齐摆放着几个拳套。很棒的拳击室,教练跟我说,可以随意地练习摔法了,只可惜还是没办法随心所欲地摔,因为会撞到墙上。我于是建议说,可以把四周的墙面拆除,像真正的拳击比赛那样,用弹性网围住,他似乎有所赞同地点了点头。不过后面教室怎么变化,都跟我无关了,因为一些原因,至少今年拳击课就到此为止了。
开始在新的场地练习拳击。刚开始教练用靶跟我练习,后来换成了拳套,就可以多一些往来的互动。动作基本成型,就算有些不同的动作,基本上也是大同小异,或者示范一下动作,指导一下发力方式,就有点像是一个基本会做饭的人,告诉他一个新的菜式一样。重点还是不断反复地练习。因为场地可以随意摔了,所以也更多地练习了摔法,之前写过的接腿摔,还有新的接腿摔的方式,就是在抱住对方的腿以后另一只脚伸到对方站立脚的后侧往回勾,核心是破坏对方的平衡,把对方绊倒,还可以扭转一下脚的方向让对方向身体一侧绊倒,这个动作也成为后来我与另一个教练打实战过程中的重要武器。另外还有一个常见的攻击动作,就是对方用前手向前抵住你,跟你拉开一个距离,(被我称为长臂猿策略,得是手臂够长才更有用。)这样你要防备就只能双手放胸前,忙于应付并且距离稍远又很难进攻。于是我只好用踢腿来破解,(不要被对方接腿摔就好了)。
在练习中,不小心还是被教练摔到后脑勺,脑袋晕晕的,有点像很快地吃了一个很凉的冰棍一样,后脑勺发冷的感觉。在我休息的间歇,教练说,我是还不会被摔,其实人是有很强自我保护机制的,会下意识地飞速意识到危险并进行自我拯救(大概我是没有吧),所以看似非常危险的一些场景下都能下意识地化解危机,王宝强演的《士兵突击》里,一个场景是,在做一个面向下的俯身落地时,前两次都有同伴保护撑着他,第三次同伴作弄他没有保护,他下意识地就用双手撑住了地。这让我想起在《恐惧给你的礼物》这本书里,凯利在直觉的控制下穿过大厅避免了一场死亡,她描述着那种感觉,就像体内潜藏的一头野兽苏醒了,控制了她的肌肉和肢体,支配着她起身行走。很多激烈的体育运动下,可能都会激起人们强烈的自我保护的直觉,也帮助人们避免了很多危险吧。
但不可否认,很多激烈的体育运动仍然是非常危险的,教练说很多专业的拳击运动员其实都有轻微脑震荡。很多体育运动员老了以后很好办,直接就死了,旁边一位“国家二级运动员”教练戏谑地说。也许这就是他们付出的代价吧,high on life,high on death。
之后另一位教练在我多次要求下终于跟我打了实战,这也是我打得最畅快的一次实战,因为拳击技术和灵活性的提高,可以有更多的发挥空间。有时候打拳,有时候踢腿,有时候手脚并用,还耍赖一样缠着把教练摔倒,不过更多时候还是老老实实地防守,拳套放在下巴旁边,警惕地望着对手。教练说,在拳击赛里并不需要有很多次的进攻,也不需要抓住很多次机会,做好自己的防御,抓住一两次对方的漏洞,一击即中,就可以了。跟想象中大杀四方不同,真正的比赛是靠耐心和观察,看似无聊但起重要作用的防守,以及成功的少数几次进攻组成的。我倒是打得很爽了,只是苦了教练一边控制着自己的进攻,一边要注意防守,就连摔我都要摔得小心翼翼,轻拿轻放,想来真是有点好笑。
大概最后一次都会带有一种告别性的仪式色彩,回望过去也是充满了玫瑰色的回忆。最后我不停地跟教练说再见,但其实生活中大部分的告别都是没有意识到,或者来不及的。生活总是要不断迈向前进的,无论告别与否,想起那些匆匆忙忙就分开然后再也没有再见的人,也只能会心一笑,没有遗憾自然更好,有了遗憾也只能这样,因为遗憾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就是这样。
最后附上一首很喜欢的小诗结束吧:
及时采撷你的花蕾/旧时光一去不回/今年尚在微笑的花朵/明天变得风中枯萎。——《死亡诗社》
2019年9月21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