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爸爸妈妈准备妥当,有瞅准一个好时机,磨磨蹭蹭地、轻手轻脚地来到孩子身边,东摸摸西摸摸,一副“赖着不走”的样子,然后小心翼翼地说说关心的话。
这样的场景是我经常经历的,不知道其他父母会不会也是如此。
接着询问些看起来无关紧要的,“冷不冷?“渴不渴?”等等,然后试图想着学校、作业、考试、学习这些方向延申。很多时候,得到的回复都相当简洁,"嗯,还可以!" 接下来就冷场僵持起来。似乎一场意图明显的亲子交流就要结束,毫无收获。
类似情况,自然碰到不少,但这就是沟通的开始。
和孩子的谈话,谈若“开门见山”般地直奔主题,要么就是父母单方面的教导,要么就是孩子敷衍了事。
我们想和他说些是事情,他并没有任何准备,也想到要说些什么,所以单刀直入显然不那么合适。刚开始,可能选些日常琐事为好。不那么重要,或不那么关乎他自身的事情,容易起到开口说话的作用。即使他说的不是爸爸妈妈关注的那些,不妨静静地听着,坚持着,只有听听他说的这些无关竟要的事情,他才会慢慢地把话题会接近他内心的烦恼和困惑,因为,倾听让他有了安全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