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本质是认知升级。是的,长期写作的结果的确可以达到认知升级的目的。但对于写作的新手,我们还需要明确写作的动机是什么,需要知道可以写哪方面的内容,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1.作为学习者,写作是一个搭建自我知识体系的过程。
时代变化的太快,为了避免自己被淘汰,个人必须成为终生学习者。与此同时,我们又实在是幸运,像得到、樊登读书会这些优质的知识服务平台,为了节约用户们的时间,减轻读者们的选择压力,使得读者、听众们可以轻松学习到不同领域学者研究数年的成果。
可是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在自己的学习生涯,即使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讲解,但最后学生之间的接受效果差距却非常大。即使得到平台上的优质名师们,他们的讲解做到了深入浅出,但这些精华未必能够融入到听众、读者本人的知识网络当中。
知识付费原本就是一个逆学习化的过程,它提供了知识的输入部分;而写作是一个辛苦搭建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它提供了知识的输出部分。只有不断完善写作——反馈——输入——改进——写作这一循环过程,一个人才能够不断精进。
作为写作小白,前期可以写一些读书笔记、心得体会。隔一段时间再将学习内容做一下复盘,毕竟经过时间筛选的知识,能最后留下来的才是自己的。如果还想要进一步,可以在前人、老师的基础上,在文章中加入自己的理解,添加自己的私货,毕竟谁都想成为那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
2.作为分享者,写作可以满足自我表达的愿望
社交媒体越来越发达,每个人都有分享自己生活趣事的需求。但我们并不是帅哥美女,单靠出色的外表就能够吸引眼球;也不是家产万贯的富二代,可以体验精彩缤纷的生活。好在我们可以写作,发挥文字的力量,用故事打动人心。
很多人喜欢讲故事,特别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如果能够拿来跟大家分享,那很容易满足自己的表达愿望。而每个人又喜欢听故事,有时候还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且故事也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当回想过去的往事,也许人都忘了主题,但仍能够回忆起里面故事的画面。
干货有营养,但不容易消化。对于遇到的哲理名言,智慧警句,我们都有想要记下来的冲动。当时过境迁,我们再思考这些干货时,如果没有故事的陪衬,没有背景的烘托,道理将显得特别苍白,缺乏说服力。所以我们每一个写作者都需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讲故事的能力。
3.作为“看客”,写作可以最完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互联网的发展,让我们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社会各个角落发生的新闻事件都有可能成为热点。通过屏幕,仿佛我们每个人就在事件现场,都可以成为“看客”。对于一些社会热点,你也想分享自己的看法。但站在不同的角度会得到不同的写作效果。
站在事件之中,总会涉及到事件中的人,你发表的看法也会掺杂自己的主观价值判断。跟自己价值观契合的人会支持你,但也会遭到反对者的谩骂。无论他人何种态度,这种写作方式总会引来巨大流量。
而站在事件之外,你表达的观点更具客观性。在尊重事实真相的基础上,不对当事人作价值判断。这种写作方式表面上是蹭热点,但实际上是希望将自己的思考用来启发读者。
热点意味着巨大的关注度,其他人也会利用,毕竟谁都想早人一步。但在事件前期,我们看到的只是被剪辑的报道,对事件当事人也并不完全了解。这时候表达的价值取向是否正确?有时候,如果事件反转,你曾倡导的结果是否无形中伤害了一方?是否要对自己发表的内容负责呢?
4.作为输出者,写作是普通人建立个人品牌的捷径。

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影响力的重要性,都希望建立自己个人品牌。但品牌不仅仅只是做到让大多数人认识你,还需要让人们发现你的时候,就知道你会提供什么样的价值。
很多写作者都是兼职,他们有自己的主营业务,还有一些写作者有自己的特长,而这些本身就能够成为给他人提供价值的要素。结合自己的职业来写,为身处“墙外”的读者提供认识行业背景,职责范围的机会。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来写,可以接触到共同爱好的圈子,甚至激发起更多人的热情。
能够支撑个人品牌的是,能否持续为他人提供价值。既然是为他人提供价值,在写作的时候,就必须考虑读者的感受,而写作者本人也要时刻培养自己的用户思维。很多文章,作者只是强调了“what”,告诉读者一些基本概况。更高明的作者还会进一步,能够深挖机理,告诉读者一些背后的“why”。做到这些,文章写得已经很不错了。而有些作者还可以将读者进一步拉近,告诉他们实现的方式,文章中能够体现出“how”,这时候读者会越来越重视你。
写作是一个输出过程,是需要不断付出的,但要深知给予者才能得到更多。

读之有物,行之有恒。
《曾国藩家书》共收录了1500封家书内容,跨度从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时间,而曾国藩一生只活了61岁。先不考虑书信中涉及到的政治、军事、治家、治学等内容,不去考虑当时书写的不便,而曾国藩又事务的繁忙,仅考虑书信数量,单主要收录的书信平均下来就是一周一封,而且持续坚持了30年。007写作社群的目标是7天写1篇,持续写7年,就这些就足够我们全体践行者敬佩。希望以此大家共勉。
既然都看到这了,点个赞再走呗!
网友评论
我们看历史上的伟人,毛泽东,蒋介石,还有作者提到的曾国藩,都是在写作这件事情上做到了持之以恒的认,确实,持续写作会让我们拥有大格局。尽管从小学开始老师就让我们持续写日记,可以自己那时候认识不到持续写作的好处,总觉得老师是骗人的,因为很多老师他自己都做不到呀!但是现在自己做到了,并且婶婶体会到了这件事情的好,
这篇文章写得很牛逼。
好文!精彩!有内容,有条理,有逻辑,凸显了作者的写作功底还是挺深厚的。读之有物,行之有恒,让读者真正能够学到东西,这应该是写作的价值所在。不足之处是出现了几个错别字,相信是作者的无心之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