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孩子的专注力。
家长做了什么?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首先聊到这个话题,我们就要探索一下什么是专注力?专注力就是一个人直接链接事物本质的能力,这个能力并非是天才独有的,而是人人都有,前提是它不被破坏掉。婴儿的发展是要靠父母能否专注投入到亲密的互动中,儿童的专注力的发展则是要靠父母适时的退后,给孩子不被打扰的自由空间。自己探索事物发展专注力来滋养自己。大家众所周知,两个月以内的婴儿处在一个混沌的状态,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睡觉,所以这个时候婴儿的专注力只能维持一两分钟甚至几秒钟,在什么情况下因而可以很专注。母亲专注凝视着婴儿,抚摸婴儿的时候,就是母亲的爱可以让婴儿得到,得以体验到专注的链接。随着婴儿逐渐长大,婴儿透过跟母亲的亲密的链接,体验到专注力,会逐渐的延展到其他的事物上,比如专注的玩玩具,专注的听音乐,或者是专注的观察某个事物。可能大家都见过这样的场景,一个小孩专心的玩玩具,一扭头发现爸妈不见了,这个时候无论玩具有多吸引人,他也无法再专心的玩下去,而是大声的喊妈妈,他必须确认父母是稳定的存在,才能够专注于自身的发展。也就是说只要孩子得到了最基本的安全感,都特别的容易专注于当下。因为当我们的孩子一次又一次的确认父母是稳定的存在,就可以把父母内化到心里面去,心里面住着一个稳定的爱自己的人,就能拥有怡然自得的处理能力,可以放心的把专注力投入到事情当中。那么稳定的存在不仅指的是肉体稳定的存在,还包括精神上的您,现实生活当中,往往我们的很多的妈妈在孩子未来的时候,他会想他自己的事情,并没有专注去抚摸他,凝视他,或者是充满爱的关注这个孩子。很多的孩妈妈在喂孩子奶的时候会玩自己的手机或者是处理自己的工作,大家会发现,每当你在耍手机的时候,孩子有没有用力的咬你的奶头,甚至哭闹就不肯吃奶了,为什么?因为孩子是一个特别敏感的存在,他想要让父母稳定,成为安全感和幸福感的源泉。所以他会用这样的方式提醒父母,你要重视我,你要看见我。如果一个孩子在婴幼儿时期没有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专注,没有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亲密,他内在里面没有一个专注爱自己的人,没有内化成这样的一个人的话,那么他是很难专心的投入某一件事情。比如说很多孩子他没有办法投入专心学习看书,或者是做某一件事情,只要是自己安静下来,就总觉得莫名其妙的焦虑不安,烦躁,总想把注意力放到外面去。比如说我在没做饭的时候,我想到我什么工作还没有处理,我想到孩子作业还没有写,我想到我看我学习也学习不下去,然后刷手机也没意思,反正做这件事想的那件事,做那件事想的这件事情,内心里面好像缺了一个定海神针,内心你总是波涛起伏的不安定,这就是因为内心里面没有住着一个稳定的爱自己的人,所以说专注力的基础源头是内心里住着一个稳定的爱自己的人。
当我们的孩子从婴幼儿的时候,感受不到内心里面住着一个稳定的爱自己的父母的时候,他就会在他的儿童期或者是青春期就会出现什么?比如说做作业、磨蹭、拖延,写作业不老实,特别的跟爸妈讲话,想要你关注他,告诉你我头疼,我肚子疼,当然排除他真的生病的情况下,来吸引父母对他的关注,所以这个时候父母就会是非常的头疼,我的孩子怎么就是这么没有专注力,将来可怎么办?所以很多的时候父母就只是去关注孩子没有专注力这个行为,而根本就没有去研究孩子为何会就是专注力被破坏。很多的父母就是总是喜欢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比如孩子拿到一个玩具,父母会不停的说应该这样拆开,应该这样,他应该这样玩,不是那样玩的,来,你看我们把它放在这里,你看这样拼就可以了。这样的父母看上去是很负责任,时刻关注着孩子的父母,你看他们做的确实是很多,确实也是做得非常的辛苦,也是关注的很多,对孩子经常也自己感到精疲力尽是吧?结果是什么?结果就是他们这样养育出来的孩子做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就是无法安静下来,而且经常莫名其妙的尖叫和暴露,这些孩子难以平和地表达自己的不满或者提出要求,比如经常用刺耳的尖叫声来表达,这是为什么?因为孩子很痛苦,痛苦于什么?他无法跟自己待在一起,因为我刚刚说了,我们的孩子天生就有跟事物本质链接的能力,它正在跟这个玩具在做一个链接,他在享受跟玩具链接,可是身边老有一个声音在指挥他,教育他、打断他,他那种尖叫的声音,他内心里面的呐喊,你们能不能够闭嘴?所以当他专心的去跟事物链接的时候,父母的说教、打断、教育全部都是在破坏这个孩子的专注力。还有一些孩子,比如说他在安安静静的看绘本,父母忍不住就会打断他,孩子,你看什么?来跟妈妈说说,这个字念什么?孩子本来看到绘本上这些美丽的图画颜色,这个人物非常的吸引,他正在专注的运用他的能力,专注力去跟绘本上面的图画,即便他不是认识很多字,他在跟这些图画链接的时候,这个时候妈妈偏偏要来打扰他,问这个字念什么来教育他,然后这样就无形的破坏了这个孩子对美好事物链接的那种专注力。比如说孩子正在专心的跟他自己喜欢的猫咪玩,妈妈跑过来说,猫猫很可爱,对不对?你喜欢小猫咪是吗?小猫咪是怎么叫的?来,你给我叫一声听听,来,你妈妈给你和小猫拍个照好不好?也许那个孩子当下只是想要跟小猫咪互动链接,他根本就不想要去跟猫咪拍照,那是妈妈的需求,所以妈妈的需求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再一次破坏了这个孩子的专注力。还有一些父母喜欢带自己的孩子去博物馆美术馆去欣赏什么字画文物,可是很多的父母他几乎是一刻不停的跟孩子灌输历史知识,反复的问孩子你听懂了没有?记住了没有?可是那一刻孩子也许他正对着一幅作品或者是一个文物好奇,跟他产生连接的时候,然后我们父母身边不断的说教灌输,其实那一刻父母是满足自己的需求,去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大家有没有发现我刚刚讲的这些画面里面,好像父母是当孩子在专注的时候,好像父母是难以忍受孩子的这种专注,有没有发现?家长经常打断正在专注的孩子,企图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到家长自己的身上去,很奇怪,有没有发现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因为孩子在专注自己的时候,他没有就是那些没有安全感,没有价值感精神,就是把自己的精神寄生在孩子身上的父母,他觉得我被孩子抛弃了,所以父母要打断孩子,把孩子的注意力再次拉到自己身上来,安放那颗自己无处安放的心,来索取孩子的能量。
本来父母是想要去教育孩子,把自己认为最好的给予孩子,可是真相往往是你给的都是在破坏孩子的专注力,所以专注力不是培养来的,专注力是这个孩子本身就有,只是常常无意间被我们的父母破坏了。
如何恢复孩子的专注力,那是需要爱和自由的浇灌下,专注力才会自然发生,是每个人本性中潜藏的能力。
好的,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