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和儿子吵架,又陷入了以往的老模式。事情缘由这样的:那天儿子放半天假,他有个行走齐鲁的作业要完成。作业是到景点签到。我们打算去偶园街,顺便买语文学习资料。在去之前,孩子对这件事不积极,不太愿意去。在我的认识里,这件事其实孩子可以不去,我可以自己帮他搞定。但为了让孩子走出家门,我就想办法让他去,结果孩子去了,但可能不太高兴,心里挂着回来看电脑。在买完书后,孩子很不耐烦的催促我快走。由于孩子说话语气的生硬,我有些生气。当时我想到的,孩子用这种口气跟我说话,他可能也会用这种口气和别人说话,这样他就会破坏他的社会关系,进而担心孩子的与人链接,担心孩子太宅,太封闭,社会功能受损,所以就开始各种上岗上线的说教,有些话很难听,比如光学习好啥用啊,人要有责任心,不说话谁都不会理你之类的话,孩子听了这些拒绝和我沟通,亲子关系受损。
今天在沙龙上,我发现了我的问题,一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仍然沿用以前的,说教训斥。二是坚持认为我是对的,我坚持认为孩子就应该走出家门多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孩子不愿意去,我就使劲说,甚至使劲训。三是我竟然没有意识到我在说教
在今天的沙龙上我意识到在这件事情上其实我的定位是错误的。景区签到是他自己的事,我做到提醒就好。这样不仅锻炼他的办事能力,他也会自愿的出去。对于他对我说话不讲礼貌,虽然他是错的,但是我的反应和处理也是错误的,尤其是我后边一系列的反应,担心他的社交担心他的自闭担心他的无责任,担心他的没有人情味都给孩子贴了标签,并且那种责备也不解决问题。
我的动机:希望他走出家门,会关心人,多和人交往。我的信念:做到我希望的对孩子的将来人生有好处。我的惯性:说教训斥,我的行为:利诱他出去,当事情不安我想的发展时,我伤心难过训斥说教.我的动力没有错,但我的方式错了。我应该调整焦点:由问题到目标(由看问题到看目标),由不好到好(孩子做的不好的地方到好的地方)由没有到有(关注我有什么)。
梁老师还提到,想办法松动孩子的信念。我觉得很有道理。以后我就想办法松动孩子社交的信念,给他建立社交有助于成长的信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