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像我这样优秀的人,本该灿烂过一生,怎么二十多年到头来,还在人海里浮沉。”毛不易这首歌,在明日之子的舞台上,不仅唱哭了薛之谦,也唱痛了很多人的心。大多数人都在向完美优秀的方向努力,却不料依旧在生活的柴米油盐中打滚。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人们早就认识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一的真理。但这并不会阻挡更多的人去努力向前,因为走在他人前头,仍然是一件让人值得骄傲的事。采铜,心理学人,把自己的奋斗方式,分成七大板块,通过实例和总结,向大家介绍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我们把这本书简称为《精进》。书中讲,对待时间,使用“时间之尺”,审视事件的长期价值,增加时间的使用“深度”。对待目标,一定要清晰自己的优势,确定自己的选择对象。对待行动力,要知道,只有去做才能有可能成功,所以,迈出第一步很重要。对待学习,要有自己的知识体系,逐渐完善自己的体系末梢。对待思维,要探索,不能被局限框住。对待努力,千万不要怕失败,你的付出总会有一天呈现回报。对待成功,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是无法复制的,你最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模式。
2
微信读书显示,已有19.5万人读过此书,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推断这19.5万人愿意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一个厉害、优秀的人。我曾经在朋友圈里做过一个调查,你那么努力,到底是为了什么?我给出了几个预选答案,金钱,名利,活着。
一天之内,收到了许多朋友的评论,观点甚至超出了我给出的选项。其中,近50%的人选择了金钱,外加金钱所带来的附属品,30%的人选择活着,能活着才是拥有一切的前提,10%的人选择名利,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利于提升幸福感,还有10%的人给我提供了其他别的选项,自由、快乐或者我爱的那个人。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男人的答案,他说,我希望能在我退休的时候,还有人记得我的好,记得我为这个公司,为系统,或者为社会做的贡献。这或许是我听过的最伟大的回答。让我想起了,那些感动中国的人物,我这个朋友,虽然他现在没有什么大贡献,但我想能有这样鸿鹄之志的人,一定会有一番成就。
3
电影《流浪地球》里,韩子昂曾经给自己的外孙和孙女介绍自己的家乡上海,“曾经这些高楼里曾经住满了人,那时我们没人关心太阳,人们只关心一种叫钱的东西。”讽刺的是,电影里的那时,不就是我们的现在。
现在因为钱,很多人都想着怎样能在这个大社会里分一块蛋糕。有的人开始偷税漏税,有的人制造假的学历证明,有的人开启了黑科技做黑客。所以,现在的社会新闻,除了那些鼓励人们不断上进的文章,就是各种批斗,批斗这个社会的种种不良现象。
《流浪地球》里,告诉我们人要关注自然,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也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工厂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有些即使意识到了,依旧不会放弃金钱名利而住手。就像那些山西的违规煤矿,城郊的化工污水超标排放。人们的物质世界在不断地提升,精神世界却放慢了脚步。
4
真正优秀的人,志在天下。所做的贡献,也绝非只是一针一线那么简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伟大志向,到今天也是人们学习的楷模。如果你问天下之大,要怎么做才能算是为民分忧?
我想答案很简单,做认为正确的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未来的奠基石。正确的事,就是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有利的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要小瞧任何一个工作,同样每个工作都值得被尊重。人不能只图谋眼前,也要看这个社会的长远利益。
5
这个社会,有些开始浮躁了,就像张艺兴曾经在《青春有你》节目中说的那样。很多年轻人,以为只要参加这个节目,就会有很多电视观众认识到你,你就火了成名了,名利双收。但事实并非如此,无论哪一个职业,都需要十年磨一剑。马云曾说过,这世界上没有优秀的理念,只有脚踏实地的结果。马云都这么说了。难道通向成功还有什么捷径吗?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工作是你做了一辈子都不一定能体现出成果来的,比如科研。在人类未知的领域中,人们总是在不断地探索者,但很多人穷其一生,也没有研究出满意的结果。“我的成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的。”牛顿这句话中的巨人,是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开普勒、阿基米德等这些前辈。没有前人的探索,牛顿是不可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
优秀的人,就要做时代的开拓者,做世界的先锋。为人类的文明,生存,历史奉献自己的能量。成为优秀的人,是每个成年人的第一步,接下来,就需要我们懂得什么叫利益共同体,什么叫志在天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