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水喵档案:
性别:母
爱好:公
花色:黑白黄
年龄:2岁
星座:处女
格言:因为你是主人,所以我要做你的主
个性:贪吃,喜研究、爱动手……以吃为生活动力和目标。
铲屎官最近表现不错,口水喵决定下厨慰劳一下,两道入门菜的烹制和科学研究,很能体现口水喵“喜研究、爱动手”的个性特点。
1. 糖醋排骨
焦糖是糖醋排骨的灵魂糖醋排骨的风味,糖的贡献无疑是最大的。
首先,蔗糖的甜味,本身就能够大大提高我们对于香味的敏感和享受。而糖醋排骨中的蔗糖在油温的加热下已经不再是糖那么单纯简单。就好比,你碰上二十年前的幼儿园初恋伙伴,现在必定大不一样了一般(此话胡扯,请跳过)。
当蔗糖的温度到达170度的时候,糖的分子被打成碎片,变成数百种各异的小分子,这个过程就是焦糖化反应。这是一个必须把握好恰当火候的工作,不到170度不算数,过了170度,味道就开始发酸发苦,并且会干结,简单点说,就是,烧!糊!了!在进行到最佳状态的时候,焦糖化反应的蔗糖可以散发出奶油香味(自醋双乙酰)、果香(脂或者内酯)、花香、朗姆酒味(别忘了,朗姆酒就是甘蔗酿出来的)和烧烤味(麦芽醇)。
让你欲仙欲死的糖醋排骨之所以跟焦糖布丁仍然大不一样,还因为另外一个重要物料的贡献,那自然就是排骨啦。
排骨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在高温下会发生褐变反应(梅纳反应)(因为肉的颜色变成了褐色。想想烤肉摊上那些香喷喷肉串的颜色,就自然记住了这个名词。中式餐饮中常有的"红烧",其实准确的说,应该是"褐烧"。)
梅纳反应贡献了数百种香味相对于烧烤而言,糖醋排骨的烹饪过程中,梅纳反应进行的非常轻微,主要是在排骨刚刚倒入滚烫的油锅到加水开煮两道程序之间的那一段时间,不过释放出来各种香味,也是糖醋排骨最终风味的组成部分之一。
焦糖化反应和褐变反应的综合效果,除了形成一大波刺激我们的味蕾和鼻腔的香气分子,同时也强烈地调戏着我们的视觉神经——蔗糖溶液在高温下越来越浓稠的时候,会产生类似结晶效果的光的折射和反射,因此会显得晶莹透亮。想像一下这个颜色,就像红色高跟鞋的漆皮效果一样一样的。
肉的口感控制,在烹饪的过程中主要靠水煮时间长短的把握。菜谱上随便说个20分钟,未必就靠谱,还是要看感觉。猪肉(其他肉也类似)由肌肉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前者受热脱水会变硬,后者经过烹煮会变软(胶原蛋白),前者更有嚼劲,后者更嫩滑。所以就是一对矛盾,达到平衡的方法,就是加水的量和小火慢炖的时间长度。
具体怎么做,凭!感!觉!
2. 蒸鲈鱼
鲈鱼就是要吃天然味道鱼,是喵的最爱,尤其喜欢鲜嫩鱼肉的原始味道,所以,在这道菜的制作过程中,不加盐、不加料酒,将佐料的使用降低到最低程度,为的就是最大限度地保持鱼肉的原始嫩滑口感和鲜香味道。
当然,腥味还是要去除掉的。淡水鱼的腥味来自体表被氧化的脂肪和胺类物质,通过表面冲洗就能够大部分去除。自助餐吃三文鱼的时候,我总是能够吃到氨水的刺鼻气味,问了很多人都说没吃出来,事实上,这个味道就是胺类物质分解带来的。味觉过渡敏感的人,其实不大有口福。
鱼肉白而且软,这种肌肉能够短时间内爆发强劲的力量,用来对抗水流的剧烈变化。回想一下鱼被钓到后在鱼钩上的猛烈挣扎,就能体会这种肌肉的爆发力。
大多数鱼都只长出很少的红色肌肉,红色肌肉力量较小但是更加耐久,鱼会用这样的肌肉在水中优哉游哉的游泳。
鱼肉的味道,跟牛羊肉或者猪肉的一个重大的区别在于,鱼要将主要的能量储存在肌肉中(而不是脂肪),因此鲜美的鱼一定是繁殖期之前的鱼,刚刚产过卵的鱼,即便活蹦乱跳,也是不好吃的。
10分钟大火,蒸好的鲈鱼水蒸是煮鱼最讨巧的方法,飘起的水蒸气在鱼表面凝结成水,并且释放热量。不用破坏鱼娇嫩的结构,而且还能很有效的防止温度过高。当温度到达50-60度,鱼肉就会由原来半透明的胶质状态变成乳白色,这是肌肉中蛋白质凝结的结果,就如同鸡蛋煮熟了,蛋清会变成白色,道理是一样的。
姜片就已经足够佐料尽可能的少,只是丢几个姜片。过多的佐料,可能适得其反,盖住鱼体内丰富的氨基酸带来的鲜香味道,以及咀嚼过程中多样的层次感。
蒸鱼豉提供了最后的点缀鱼背部的肌肉是最厚实的,为保证蒸汽能够均匀加热,沿着鱼身体切开一个口子,既能帮助鱼肉煮熟,也有利于最后蒸鱼豉均匀的分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