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停车的位置是CCTV的一个合作景区,即便是打着CCTV的旗号,也一个游客都没有,我看全天整个停车场就我自己一辆车,工作人员都闲的蛋疼,附近也有不少景区,例如威高搞的,威高是搞医疗器械的,算是威海的招牌企业,这几天我发现了一个现象,这些地方品牌都会在地方搞多元化,例如搞地产,搞景区,搞学校,搞商场,例如大家熟悉的史丹利化肥,也四处搞地产开发。
南山集团在整个烟台搞了多少项目,几乎遍布各行各业。
威高集团在威海也是如此,地产,景区,商场。
我就在想一个问题,可能是与我个人性格有关,我属于脑容量有限的人,需要绝对聚焦,例如大家说短视频时代来了,我不去搞,因为我觉得能把文章写好就不错了,人要聚焦到自己的核心领域,去开拓全球市场。
而不能盲目的多元化。
一个人或企业,什么都搞,那么什么都不专业。
反而是分散了核心精力。
当然,短期内肯定赚钱。
企业能做到绝对聚焦,这是非常不得了的……
骑车过程,看着一栋栋写字楼、酒店,我就在想,若是把建这个楼的钱放在上海楼市,是不是赚大了?
从而我再思考了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优质的投资标的?不仅仅是投资吧,包括研究方向,发展方向。
第一、文化,例如你看全国的标语都一样,全国的寺院都一样,全国的课本也一样,全国人听的歌也一样。
第二、国运,例如上证50。
第三、人口流向目标地的优质地产,例如广州、深圳、上海。
第四、科技前沿,例如纳斯达克ETF。
那么,对应起来,什么是差的投资?
在人口外流区域投资固定资产,虽然我说烟台、威海都是厚重的,但是从固定资产投资角度,都不属于好的标的。
因为,其优质人才在不断被更高维度的城市虹吸。
哪怕是在威海核心城区建个大厦。
也不是好的投资!
说的有些笼统,我思考的点是,我们的投资、研究、从业方向,应该是能跨越区域限制的,并具有高流通属性的。
人家拿出几个亿建大楼,不如你这个门外汉明白?
他们是分析了城镇化,认为这个产品在这个阶段是可以卖掉的,是一门生意,不是长线持有,他们赚了钱,依然会投资到上海去,我看我们本地的企业家,他们就是如此,去上海买房,买住宅,买写字楼,这个钱是怎么赚来的?靠在本地做地产开发。
开篇我的球友,他也是这么做的。
他一直在不断的养购房资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