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微信上的视频号关了。因为无论怎么看,它都像是一个靠贩卖“廉价鸡汤”
和“爱心小故事”发展起来的“滥情”基地。滥情到它明显“营养过剩”,像一个500斤的大胖子,浑身上下堆着厚厚的脂肪,还毫无自知之明地想要扑在你耳边絮絮叨叨,那过度的喷薄的热情真使我倒了胃口。
前段时间,腾讯视频的高管曾说抖音短视频像“猪食”,其实微信视频号也差不了多少。琐碎、无聊和爱说教,是它的显著特征。但很奇怪,人平常最讨厌听的那些大道理,一到了网上,怎么就能引发如此之大的共鸣呢?
有一本书说的不错,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其实准确地说,应该是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座孤岛。在现实生活中,人心灵属于傲慢与脆弱的部分无处安放,(这就是很多所谓的大道理在现实中不能被人痛快地接受的原因),但由于网络有着天然的隐蔽性,人性中最真实的部分才得以显露头角。
我之所以对视频号表示反感的原因就在于此。很多自媒体抓住并利用了了人性中“傲慢”“脆弱”和“自恋”的特性,疯狂地输出一大堆毫无价值的滥情戏码。以至于“爱”成了消耗人脆弱的眼泪的工具,那些完美无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了获得高流量的方式和途径,人人沉浸于这种被他人炮制的所谓“情怀”之中。如果感情是一种商品,那得是几手货啊!
简单地说,视频号中的“正能量”像是从食品加工厂出来的一样,每一条视频,几乎都带着与之前内容相似的基因。而这,与抖音并无二致。
因为不需要付出多大成本,内容和感情也不需要是自己的,所以它缺乏创新,可这算是“内容”吗?这难道不是一群人在相互舔着伤口、忙不迭地倾吐自己的哀怨和苦闷的虚拟派对吗?
我不想再听那种充斥于耳际的廉价无比的“处事哲学”,还有听什么“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之类的狗屁话了。我不想再看那种跟指甲盖一样大小的“爱心”小故事了,一个微不足道的举动在网络中竟变成了巨大的善心?还有动不动就给你讲“人生哲学”的人,红口白牙地告诉你女人应该怎么样,男人应该怎么样!哈,这有什么了不起的?谁还不能做个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