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数据感想

数据感想

作者: Aaron51k | 来源:发表于2017-10-01 16:52 被阅读2次

    定性数据是杂乱的、主观的、不精确的。它类似从采访或辩论中获得的信息,极难量化。如果定量数据回答的是“什么”和“多少”这样的问题,那定性数据回答的就是“为什么”。定量数据排斥主观因素;定性数据吸纳主观因素。

    每当看到一个指标,就应该下意识地问自己:“依据这个指标,我将如何改变当前的商业行为?”如果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你大抵可以不用纠结于这个指标了。换言之,如果你并不明白哪个指标能够改变企业的行为,那你压根就不是在用数据驱动决策,而只是在数据的流沙里挣扎。

    以下是八个臭名昭著的虚荣指标,对它们敬而远之吧。

    (1)点击量。这是互联网洪荒年代所使用的指标,随便什么网站,只要上面可点的东西多,这个数字都会很高。相比之下,你更应统计点击的人数。

    (2)页面浏览量(PV值)。这个指标只比点击量稍好一点点,因其统计的是网页被访客请求的次数。除非你的商业模式直接与PV值挂钩(即展示广告),你还是更应统计(访问的)人数。

    (3)访问量。你的100访问量究竟来自于1个访问了100次的用户,还是100个访问了1次的用户?它无法指导行动。

    (4)独立访客数。只能显示有多少人访问了网页,却不能告诉你这些人在页面上做了什么?他们为什么停留?是否离开了?

    (5)粉丝/好友/赞的数量。计算粉丝/好友的数量只是一场毫无意义的人气比赛,除非你能让他们做对你有利的事。你在社交平台上振臂一呼时,有多少粉丝会响应?只有知道了这个数字,他们才对你有意义。

    (6)网站停留时间(time on site)/浏览页数(number of pages)。用这两个指标来替代客户参与度或活跃度并非明智之举,除非你的商业模式与这两个指标相绑定。而且,它们并非一定能说明问题。比如,客户在客服或投诉页面上停留了很长时间,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7)收集到的用户邮件地址数量。有很多人对你的创业项目感兴趣,这很好。但是,如果不知道他们中有多少人会真正打开你的邮件(并为你邮件中的内容买单),纵使有再多人在你的邮件列表上也是枉然。更好的做法是:向一部分注册用户发送测试邮件,看他们是否会按照邮件中的提示去做。

    (8)下载量。尽管有时会影响你在应用商中的排名,但下载量本身并不带来价值 ;你需要衡量的是:应用下载后的激活量、账号创建量,等等。

    无论先见性指标还是后见性指标都是有意义的,只不过解决的问题不同。

    先见性指标(或称先见性指示剂)可用于预测未来。比如,透过“销售漏斗”中现有的潜在客户数,你能大致预测将来所能获得的新客户数。如果目前潜在客户很少,那么将来也不会增加多少新客户。眼前,你可以努力增加潜在客户,这样将来就能得到更多的新增客户。

    另一方面,后见性指标能提示问题的存在,比如用户流失(即某一时间段内离开某产品或服务的客户量);不过,等到你有机会收集数据,找出问题,往往为时已晚。已流失的用户不会再回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后见性指标而无可作为(比如,你可以尝试降低用户流失率,再测试是否见效)

    相关性指标与因果性指标

    在两个数据指标之间发现相关性不是一件坏事,发现相关性可以帮助你预测未来,而发现因果关系意味着你可以改变未来。通常,因果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对一关系,很多事情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加拿大夏天交通事故增加的例子中,我们需要考虑酒精消费量、新手司机数量、白昼变长和暑假等因素。所以,现实中很难找到100%的因果关系。你会掌握一些独立的数据指标(分析多个独立的数据指标作为自变量),其中每个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某个依存的数据指标(因变量)。但是,即便只发现部分因果关系也是很有价值的。

    凯尔学到了细分市场,了解了产品对哪类家庭更具吸引力。他开始认识到,他们一开始设定的划分活跃/ 非活跃用户的准绳实际上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实际用户的参与度。

    数据分析的启示

    首先,了解你的客户。没有比直接与客户和用户对话更有效的手段了。任你得到的数据再多,它们也解释不了事情发生的原因。现在就拿起电话拨通一位客户的号码,即使是一位参与度不高的用户,也会对你很有帮助。

    其次,尽早做出一些假设并定下你认为可称为“成功”的目标,但切忌在试验中迷失自己。如果需要,可以降低指标的阈值,但并不是为了制造达到这个阈值的假象:这样只会自欺欺人。使用定性数据来理解你为用户创造的价值是什么。只有调整后的阈值或准绳可以更好地反映(某个细分市场中的)用户使用产品的习惯,调整才是合理的、必要的。

    市场细分、同期群分析、A/B测试和多变量分析

    一个创业者如果想要生存下来,(对你产品的)需求、(打造产品的)能力、(实现产品的)欲望缺一不可。

    如果你喜欢且擅长做某事,却不能以此谋生,那应该学会将技能变现;

    如果你擅长某事且可以以之赚钱,但不喜欢它,学会说不;

    如果你喜欢做某事且可以以之赚钱,但还不是很擅长,学会把它做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数据感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qda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