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沟 ,暗流涌动
![](https://img.haomeiwen.com/i9097409/c8cfb037a1e2d659.jpg)
代沟就是两代人之间由于生活的时代背景不同,导致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习惯的差别。这成为两代人矛盾,冲突的关键。
如:老年人从困苦中走来,思想保守,知道勤劳肯干,俭省节约,挣钱不容易,花钱别大意,多积攒想着没钱时的难,只要价格低,能用就行。可是,年轻人思想前卫,开放,追求潮流,时髦,花钱如流水,什么好买什么,遵循:一等价钱一等货,十等价钱不会错,价格高,质量优,便宜没好货。
这不年过古稀的两位老人,特别喜欢在农村老家住着,吃饭随意,特别念念不忘南瓜饭,熬白菜,馍房拿个馍就是奢侈,青菜不肯买,肉菜咬不动,不好消化,只喜欢玉米糊涂,好面糊涂,健康环保。难怪乎,一个月只花几十元钱。感觉街坊邻居,乡里乡亲,叔叔大爷,叔叔婶子,见面打个招呼,很有亲情味。再加上,喜欢农村的乡间气息,最惬意的事,就是在乡间小路上走走,到田间做点活,农活能健身,治百病。如今机械化程度提高,人力大大减少,可是,两位老人创造劳动,种白菜,萝卜,无公害蔬菜,种红薯,成为一年不可或缺的食品。如此万万不肯离开农村老家,真的是故土难离,穷家难舍,到城里去,与孩子享受天伦之乐。
如今,孩子个个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工作,先后离开农村到城市生活。这样,孩子们个个孝顺,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回家看老人,捎些吃,穿,用生活必须品,这是作为孩子的一片孝心。可是,必然遭到老年人埋怨,来可以,不必买,捎东西,我们家什么都有,不缺,看看衣服堆积如山,穿不完,穿不坏,这个多到死也不缺穿。
每次都带猪肉,牛肉,羊肉,一顿能吃多少,剩下这么多也吃不动,吃不了,都浪费掉了,怪可惜的。
天热,两位老人坚持住在农村老家,可是,天冷了,自然孩子们不肯看着自己家家住进楼房,暖暖和和,让老人受寒,自然让老人到成立居住。无奈,盛情难却,老人也不想让孩子太寒心,就在冬三月去城里孩子家居住,老人很是讲究,带着自己的铺盖,换洗衣服,日常用品。可是,老人在孩子家虽然暖和,但实感拘束,十分不适。一,感觉每天总是早早起床,需要做饭,远没有在农村老家随意睡到自然醒。二,平时,儿女家大人上班去工作,孩子上学,家中无人陪伴,外出门,都是不相识,互不熟悉,远没有在老家有人说话,聊天,感觉虽在闹事有寂寞,想找要说话无人听。三,一到星期,孩子一家就不起床,一周欠缺的瞌睡都想这一天弥补过来,即使做好饭,一再叫这个,叫那个,没有一个人理会,自己还唉声叹气,如今孩子怎么啦,做好饭叫着都不起床,都不吃,锅刷,还是不刷,自己生闷气。自然不理解,最好的方法,不理会,吃饭让他们自己想法,这就叫顺其自然。
老人在儿女家住着,成天唠叨着浪费,浪费,浪费水,电,气,等等一切一切都是在浪费,能挣多少钱抵得住这样造作。勤俭节约已成习惯,习惯到骨子里了的老人,难以理解如今年轻人这就叫享受生活。
孩子讲求卫生,三天一洗澡,两天一洗头,可是,老人烦着呢,成天洗,有什么脏的,洗一次几天不习惯。可是,闻到老人身上的老人味道,年轻人不便说,只能忍着,也认为,反正老年人在这里居住不了几天,一定的忍着,再说弟兄家几个轮流,不能让老人在自己家,说什么!
再说这样老人没有读过书,不识字,电视看不懂,不读书,不读报,让人陪伴说话,就是陈年旧事,陈谷子烂芝麻,东家长,西家短,要么过去怎么苦,做的什么难,翻来覆去就这几句话,年轻人怎么乐意听,只有自己的儿女还听,可是,多是一边玩着手机,心不在焉。
这样,老年人一过正月十五,认为春暖花开,便再也在城里待不下去,下定决心,坚决要回乡下。孩子们也犹豫不决,一,还想让老人走,二,老人走还唯恐落下照顾不周的名声。老人执意,孩子劝阻不了,只能顺其自然,顺水推舟,落个人情,看看让老人在住些日子,等天气真的暖和了,起码出了二月才走,可老人执意要走,实在做不了老人的主。这样,老人懂情理,孩子有孝心,两全其美。
殊不知,母慈儿孝,由于代沟,彼此之间存在心照不宣的矛盾,互相埋怨,不看好。就像大海一样,海面看似风平浪静,可是,海面下,浪涛涌动,外人有所不知。正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