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都有过的梦,只有少数人去实现

我们都有过的梦,只有少数人去实现

作者: 白宇极 | 来源:发表于2018-07-15 14:41 被阅读7次

    一口气读完粲然的《三五锄故事》,慢慢合上书,除了脑中不断闪现作者不疯魔不成活又哭又笑的写作方式,想起自己曾经也有办园的想法,只是经过不断的试探,小朋友已日渐长大,终于放弃了。

    我们这一代,经历过非常显著的思想变化,与上一代拉开了极大的距离。因此,当自己的孩童来到这个世界,发现他要经历的一切,我们是如此的不喜欢。外面动荡不安,而他那么弱小且脆弱,怎么去保护它呢?

    也许我们可以自己建一座城堡。就像粲然在书中所说的那样,去为孩子的童年而战。这大概,是每个父母都曾有过的梦,只不过,去实现的人寥若晨星罢了。

    向钱向厚

    万事开头难。最起初的历程往往决定了后来的一切。

    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已然很难盖起一座魔幻城堡,因此,找到同伴无疑是第一要务。

    但在做教育的过程中,这却是最难的一件事情。我曾经见过很多人,一年花费数十万,艰难的创立一所学校,但没过多久,就雨打风吹去,一下子变得人财两空。因为这其中有一个很难越过的矛盾:做教育,或者做学校,要不要赚钱,要不要盈利,而两者又是否兼容?

    在我们这个国家,这还甚少经验可循。因为成本很大,非营利极难生存。为了生存,就需要大量招生来补。但如果把赚钱盈利放在首位,又不得不牺牲一定的教育理念,而去考虑顾客需求。两者之间,权衡最苦。

    因此做事之初,如果这一点想不明白,自然会遇到难以逾越的难题。粲然前期遇到的正是如此。那些投资人按照商业逻辑,一个一个的问题问下来,她当即哑然。你没有清晰的计划书,没有显见的盈利模式,我们凭什么投呢?我们现在将这些人统称为“天使投资”,然则那是什么样的天使呢?能赚到钱才是天使,否则天使会飞。

    但是没有钱,能够做什么呢?

    他们周周转转用自己的钱建立起一个小屋,但人心如玲珑塔,千窍万窍,永难明白,很多时候,只可共事,很难共识。而做事情,要我看来,在这个商业社会,关键的问题也必有两个,一是钱不够,二是钱太多。钱不够则捉襟见肘,动辄迁怒,钱太多则见利忘义,混成了个王八蛋。我在读的过程中,偶尔会想,三五锄里面的运作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呢?我没找到相应的证据,也许吧。

    什么园?

    2013年,李庆明离开深圳南山央校,走时流了眼泪。我问他什么感受,他说,你能想象一个自己怀胎养育九年的孩子,被别人夺走的感觉吗?

    我觉得在三五锄建立的过程中,也存在一样的问题。开始的时候大家齐心向前,每一个人都希望它好,但等到初具规模,问题就慢慢浮出水面。那就是小宝妈开始问的问题:这究竟是一个什么园儿?

    这问题看似简单,但其实并不容易回答。如果说是蒙特梭利或者华德福,还可以拿它们的尺子来量一量,但是如果不是这样,就需要讲明白它的理念和运作方式,然则打造自己的理念和运作方式何其艰难?

    如果想不明白,久而久之,难免会在每一个做出赫赫战绩的人心里,都会浮现出一种想法:这是我的园。而一旦这样的想法浮现,就不得不不断的去打量周边的变化,你为什么这么做?那与我的理想差距不是太远了吗?

    招生遇到的家长也是一样。他们如同顾客,有着千奇百怪的要求,对园抱有无数不同的想象和梦境。或者希望孩童学会八十一门手艺,或者希望养成只会生老病死的贵族宠儿,或者带着自身的新教育理念,要求学校按自己的规矩来。这其中的冲突也是集中在这个问题上: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园,而你这个园究竟是不是我的园?

    三五锄最终选择了认同自己理念的家长的孩子才收,而且要求共建,这与我在温州与一位老先生所谈的理念相同,而且夏山学校也是如此。

    是的,这至少是一个非常清晰的定位:这所学校只是某一种形态,它并不适合所有人。

    与此同时,它不是一个只由学校传授教育且任由创办人和教师规划的形式,而是要求共同养育。

    没有人知道它的未来,它是一个不断搭建的不断完成的不断修改的永远不能完成的城堡。

    在我看来,这才是一个学校该有的形态,也是教育本应有的面貌。就像粲然所说的,什么蒙氏,什么华氏,这些祖师会适合我们吗?取其有利而用之,方成三五锄。

    沟通及其破碎

    另外,初创时期团队至关重要。

    在海外,这是做事之初就要先谈清楚的问题。无论是理念、股权、投资和投票权等等,都要清晰明确。即使如此,我看twitter早期的发展史,仍然是动荡不安,创始人最后都被踢出了局。但好处是,他也可以随时回来。

    但在大陆,由于耻于谈钱,这一点往往做得不好,如果在理念上,前期又沟通不畅,那就是灾难了。

    粲然与商捷、小宝妈早期都有这样的摩擦,尤其是小暖的出走,让我觉得非常可惜。当然这不仅仅是观念行为上的冲突,也有人放错了位置的问题(有的人适合当员工,只愿意接受指令做事,所以考虑的多是局部,有的人适合做创业,永远考虑全局和方向)。但最重要的,我觉得是各方坚持的做事原则有不可融合的鸿沟。

    在商业价值的前提下,每一个初创的企业或者学校都有太多不可测的未来,为了适应前方的变化,很可能策略要不断改变,甚至方向都要不断修正,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共同的目标和信念支持,如果每个人都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即使有良好的沟通,也难免破裂。

    就像圣经中所说:你们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负一轭。义和不义有什么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么相通呢?

    当我们想到沟通时,其实已经破裂了。到此时,分分合合就变得很正常了。

    我们经常为因此损失的友情和亲情感到痛苦,为此不断哭泣和激愤,但这就是现代商业化的性质,每一个人,注定只能陪你走一段路。更长的路,终究要自己走。

    永无岛

    粲然在书中引用了彼得潘里面的一个情节。温迪给孩子们讲了一段故事,说妈妈会永远开着窗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耐心等待外出游历的孩子夜半都窗户爬进来。当孩子们都被感动,想要放走她时,彼得潘说了另外一个真相:“以前,我也和你们一样,相信我的母亲会永远开着窗户等我回去,所以,我在外面玩了一个月又一个月,直到玩够了,才决定飞回去。可是,”他以低沉的声音继续说:“窗户已经上了栓,母亲已经完全将我已忘了,另外一个小男孩睡在了我的床上。”

    这是一个伟大的成人隐喻啊。我们都将离开,也终将在长大后面对那扇关闭的窗,虽然人生如白驹过隙,但有时候,爱的长度更短。

    唯有在童年时,我们才会拥有无尽的被爱包围的时光。等到年纪渐长,每一个人终究要建立自己的永无岛,挣扎着去敲一个个陌生的门,请求他们的爱。我们会撕咬,会现实,也会“关上自己的窗”,“慢慢忘记魔法王国的存在”。

    阿啃在写粲然的文中讲了个故事,他说粲然和米尼去故乡祭扫,到了买纸钱的地方,米尼问这是什么?等得到答案,他很生气的喊道:你们都是坏人,为什么给这么点钱,就让人躺一年!

    我们此生还有这样的时光吗?还会天真的这样想吗?没有了。

    因此,我们保护的是孩子的永无岛。因此,这是一个什么园呢?归根结底,是孩子的园。

    就如粲然在书末所说,“谢谢带领我们回到魔法王国的孩子和光明”。“为了回来,我们愿意付出自己所有的才能、所有的等待和所有的努力。”

    《在幼儿园和你一起成长:三五锄故事》粲然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都有过的梦,只有少数人去实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qep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