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既是我国24节气之一,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的由来是:春秋时代,晋国国君的儿子重耳。为躲避追杀,在介子推等人的帮助下逃到了国外。他们在荒山中迷了路,又找不到东西吃,此时的重耳还心系百姓,这感动了介子推。他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烤熟了给重耳吃。重耳在外流亡了19年后,终于回国做了国君,他给跟随他逃亡的人都封了赏,惟独忘了介子推,经人提醒,他非常过意不去,决定亲自去请介子推。谁知道介子推早就带着老母亲躲到绵山里去了,重耳带人搜山,也没能找到他们。有人建议放火烧山,重耳采纳了这个建议,结果适得其反。把介子推母子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重耳非常后悔,把他们葬在柳树下,为忌烟火。他命令全国百姓,每年的这一天都不得点火做饭,定为“寒食节”。第二年,重耳领群臣去绵山祭奠,发现柳树复活了,就把这棵柳树命名为“清明柳”,把“寒食节”禁火,在“清明节”插柳,代代相传,成了全国性的大节日。
清明要去扫墓,表示对已故故人的尊敬与怀念。
清明节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和习俗仍很盛行。
两千年来,我们中国人很重视这个节日,在清明节这一天,家家不动火,只吃一些隔天的菜和青团之类的。
清明扫墓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它表达了我们对先人的怀念,同时又是踏青赏春的绝好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