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归来的孔子从绝世高人老子那学到不少人生智慧,可他刚回到鲁国不久,一场君臣斗争就把他卷到漩涡之中,正直的孔子因自己的一句话就得罪了连国君都不敢得罪的权臣。因此孔子那已经声名远扬的私学当然也就办不下去了,他被迫离开鲁国,那究竟是怎样一句话让孔子不得不走上出国,踏上了流亡的道路呢?
上次讲到孔子从周回来回到了鲁国,这个时候,孔子35岁,就在这个时候,鲁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公元前517年(鲁昭公二十五年),鲁国发生“斗鸡之变”,还由此引发了内乱。
斗鸡都能引起政变,可想那个年月是多不太平,前几课我们交代过当时的鲁国政权早已由季孙、孟孙、叔孙,这“三家”共同掌管,国君鲁昭公其实已经没有实权了,只是执政者发表命令、主持祭祀、接待外国来宾的工具。“三家”中季孙排列第一,权力最大。但“三家”又互相牵制,各自培植家臣势力,争夺施政权力。
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鲁昭公的皇亲郈昭伯和季孙(季平子)斗鸡。
季平子给鸡套上皮甲,郈昭伯给鸡绑上金属瓜子。因为季氏家的鸡被斗败,从而这个季氏而恼怒在心,就故意在郈昭伯那里扩展自己的住宅,挑起事端。执掌国家政权的正卿大夫(丞相)季平子,专横跋扈,目无国君,早就令鲁昭公怒火中烧,鲁昭公也正好企图借这个机会削弱季平子的权力,这就从一次斗鸡事件,引发了震惊历史的政变。
季平子得悉昭公意图后,图谋杀掉昭公,夺取鲁国国君之位,于是就和孟孙、叔孙串联密谋,取得了联合反叛的共识。他又秘密命令家臣阳虎训练精兵二千,待机叛变。这些大逆不道行为早被孔子看透,孔子的弟子南宫适从老师口中得知这一情况后,连夜入宫向昭公报告。
鲁昭公闻讯,立即率领军队去攻打季平子,哪知这正中了“三家”联合反叛的计谋。季氏府邸的军队早已准备就绪,城堡筑得坚如磐石,不是昭公临时调来的兵力所能攻破的。季氏被围困时,为混淆视听,避免落个反叛国君的罪名,就登上防御的高台,假装对国君请求说:“君王没有调查下臣罪过,就兵伐下臣,臣请求在沂水边上让君调查。”昭公不同意。季氏又假装要求被囚禁在费地,昭公也不答应。季氏又请求让他带五辆车子逃亡出走,昭公还是不答应。郈昭伯高喊:“一定要杀掉季平子!”就在这时,季平子指挥反叛,孟孙氏挥剑将郈昭伯斩为两段。季平子让早已埋伏的兵甲出动,并抛下郈昭伯的首级,昭公的军队不战自败,三大家族把鲁昭公赶出了国门。鲁昭公被迫离开鲁国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