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蜗居札记·0011·胡适《追悼志摩》

蜗居札记·0011·胡适《追悼志摩》

作者: 十一画人生 | 来源:发表于2017-11-24 09:43 被阅读54次

胡适(1981-1962),安徽绩溪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代表作,诗集《尝试集》,学术论著《胡适文存》和《中国哲学史大纲》;散文《我的母亲》,《追悼志摩》等。


原文:胡适《追悼志摩》

札记:十一画人生《志摩》

(大概没有哪个诗人比志摩更“美”,他活着要美,死后也美;他喜欢美人,所以写美文;他追随,爱护一切他以为的美,所以想得更美。

我读他的诗,不盲目,我不忍心说实话,除了美,就是忧伤的文或者诗歌不算高级。

他的十八首里,被删了前十七首,唯独留下《沙扬娜拉》,只因它一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成就了千千万万青年男女的美梦,论情话,怕是没得超越了。前面的十七首确实没必要留着,情话说多了会腻,说少了会干,说得恰如其分,多巧妙。

我曾经写过关于志摩的不少文章,有些被人要走了,我也就撕了(这个习惯确实不好,写完就喜欢撕掉,我总认为,如果某篇文章中自己的思想会被自己很容易就推翻的话,那么还不如撕了好,比如失恋诗,情感泛滥诗文等,一概不留)。我还记得我当年写过的,“你在花枝轻柔处,站得最稳。”其他的,不提也罢。

实际上放在现当代,我并不喜欢他这样的男人,很难想象,一个理想主义者,活在21世纪会是什么样子。大概是会被骂的吧,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吃“才华”和“帅气”这一套了,毕竟“才华”和“帅气”甚至良好的家世都不新鲜了。所以也许要庆幸,他在最美的时候不在了,好歹我们记住的是一个追逐美梦的青年。

不,他并没有悄悄地走,他反而走得很轰动。这样走,惊得是世界,还有万千少女少男的心。

我们也很难不带走一片云彩,我们生下来就是为了带走某样东西再死去。只不过,我们以为,我们都是“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原文: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

志摩这一回真走了!可不是悄悄的走。在那淋漓的大雨里,在那迷蒙的大雾里。一个猛烈的大震动,三百匹马力的飞机碰在一座终古不动的山上,我们的朋友额上受了一下致命的撞伤,大概立刻失去了知觉。半空中起了一团天火,像天上陨了一颗大星似的直掉下地去。我们的志摩和他的两个同伴就死在那烈焰里了!我们初得着他的死讯,都不肯相信,都不信志摩这样一个可爱的人会死得这么惨酷。但在那几天的精神大震撼稍稍过去之后,我们忍不住要想,那样的死法也许只有志摩最配。

我们不相信志摩会“悄悄地走了”,也不忍想志摩会死一个“平凡的死”,死在天空之中,大雨淋着,大雾笼罩着,大火焚烧着,那撞不倒的山头在旁边冷眼瞧着,我们新时代的新诗人,就是要自己挑一种死法,也挑不出更合式,更悲壮的了。志摩走了,我们这个世界里被他带走了不少的云彩。他在我们这些朋友之中,真是一片最可爱的云彩,永远是温暖的颜色,永远是美的花样,永远是可爱。他常说,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们也不知道是在那一个方向吹,可是狂风过去之后,我们的天空变惨淡了,变寂寞了,我们才感

觉我们的天上的一片最可爱的云彩被狂风卷去了,永远不回来了!这十几天里,常有朋友到家里来谈志摩,谈起来常常有人痛哭。在别处痛哭他的,一定还不少。志摩所以能使朋友这样哀念他,只是因为他的为人整个的只是一团同情心,只是一团爱。叶公超先生说:他对于任何人,任何事,从未有过绝对的怨恨,甚至于无意中都没有表示过一些憎嫉的神气。陈通伯先生说:尤其朋友里缺不了他。他是我们的连索,他是粘着性的,发酵性的。在这七八年中,国内文艺界里起了不少的风波,吵了不少的架,许多很熟的朋友往往弄得不能见面。但我没有听见有人怨恨过志摩,谁也不能抵抗志摩的同情心,谁也不能避开他的粘着性。他才是和事的无穷的同情,他才是朋友中间的“连索”。他从没有疑心,他从不曾妒忌。他使这些多疑善妒的人们十分惭愧,又十分羡慕。

他的—生真是爱的象征。爱是他的宗教,他的上帝。

我攀登了万仞的高冈,

荆棘扎烂了我的衣裳,

我向飘渺的云天外望!

上帝,我望不见你——

我在道旁见一个小孩,

活泼,秀丽,褴褛的衣衫,

他叫声“妈”,眼里亮着爱——

——上帝,他眼里有你——

——他眼里有你

志摩今年在他的《猛虎集?自序》里曾说他的心境是“—个曾经有单纯信仰的流人怀疑的颓废”。这句话是他最好的自述。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社会上对于他的行为,往往有不能谅解的地方,都只因为社会上批评他的人不曾懂得志摩的“单纯信仰”的人生观。他的离婚和他的第二次结婚,是他一生最受社会严厉批评的两件事。现在志摩的棺已盖了,而社会上的议论还未定。但我们知道这两件事的人,都能明白,至少在志摩的方面。这两件事最可以代表志摩的单纯理想的追求。他万分诚恳的相信那两件事都是他实现他那“美与爱与自由”的人生的正当步骤。

两件事的结果,在别人看来,似乎都不曾能够实现志摩的理想生活。但到了今日,我们还忍用成败来议论他吗?

我忍不住我的历史癖,今天我要引用—点神圣的历史材料,来说明志摩决心离婚时的心理。民国—年3月,他正式向他的夫人提议离婚,他告诉她,他们不应该继续他们的没有爱情没有自由的结婚生活了,他提议“自由之偿还自由”,他认为这是“彼此重见生命之曙光,不世之荣叶”。他说:

故转夜为日,转地狱为天堂,直指顾问事矣。……真生命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幸福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恋爱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彼此前途无限,……彼此有改良社会之心,彼此有造福人类之心,其先自作榜样,勇决智断,彼此尊重人格,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皆在此矣。

这信里完全是青年的志摩的单纯的理想主义,他觉得那没有爱又没有自由的家庭是可以摧毁他们的人格的,所以他下了决心,要把自由偿还自由,要从自由求得他们的真生命,真幸福,真恋爱。

后来他回国了,婚是离了,而家庭和社会都不能谅解他。最奇怪的是他和他已离婚的夫人通信更勤,感情更好。社会上的人更不明白了。志摩是梁任公先生最爱护的学生,所以民国十二年任公先生曾写一封很长很恳切的信去劝他。在这信里,任公提出两点:

其一,万不容以他人之苦痛,易自己之快乐。弟之此举,其子弟将来之快乐能得与否,殆茫如捕风,然先已予多数人以无量之苦痛。

其二,恋爱神圣为今之少年所乐道。……兹事尽可遇而不可求。……况多情多感之人,其幻想起落鹘突,而得满足得宁帖也极难。所梦想之神圣境界恐终不可得,徒以烦恼终其身已耳。

任公又说:

呜呼志摩!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尝知吾侪以不求圆满为生活态度,斯可以领略生活之妙味矣。……若沈迷于不可必得之梦境,挫折数次,生意尽矣,郁邑诧祭以死,死为无名。死犹可也,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坠落至不复能自拔。呜呼!志摩,可无惧耶!可无惧耶!

(十二年1月2日信)

任公一眼看透了志摩的行为是追求一种“梦想的神圣境界”,他料到他必要失望,又怕他少年人受不起几次挫折,就会死,就会坠落。所以他以老师的资格警告他:“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

但这种反理想主义是志摩所不能承认的。他答复任公的信,第一不承认他是把他人的苦痛来换自己的快乐。他说:

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凶惨之苦痛,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人谁不求庸德?人谁不安现成?人谁不畏艰险?然且有突围而出者,夫岂得已而然哉?

第二,他也承认恋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他不能不去追求。他说: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他又相信他的理想是可以创造培养出来的。他对任公说:

嗟夫吾师!我当奋我灵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热满之心血,明照我深奥之灵府。而庸俗忌之嫉之,辄欲麻木其灵魂,捣碎其理想,杀灭其希望,污毁其纯洁!我之不流入坠落,流入庸懦,流入卑污,其几亦微矣!

我今天发表这三封不曾发表过的信,因为这几封信最能表现那个单纯的理想主义者徐志摩。他深信理想的人生必须有爱,必须有自由,必须有美;他深信这种三位一体的人生是可以追求的,至少是可以用纯洁的心血培养出来的。——我们若从这个观点来观察志摩的一生,他这十年中的一切行为就全可以了解了。我还可以说,只有从这个观点亡才可以了解志摩的行为;我们必须先认清了他的单纯信仰的人生观,方才认得清志摩的为人。

志摩最近几年的生活,他承认是失败。他有一首《生活》的诗,诗是暗惨的可怕:

阴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蜒,

生活逼成了一条甬道:

一度陷入,你只可向前,

手扪索着冷壁的粘潮。

在妖摩的脏腑内挣扎,

头顶不见一线的天光,

这魂魄,在恐怖的压迫下,

除了消灭更有什么愿望?

(十九年5月29日)

他的失败是一个单纯的理想主义者的失败。他的追求,使我们惭愧,因为我们的信心太小了,从不敢梦想他的梦想。他的失败,也应该使我们对他表示更深厚的恭敬与同情,因为偌大的世界之中,只有他有这信心,冒了绝大的危险,费了无数的麻烦,牺牲了一切平凡的安逸,牺牲了家庭的亲谊和人间的名誉,去追求,去试验一个梦想之神圣境界,而终于免不了惨酷的失败,也不完全是他的人生观的失败。他的失败是因为他的信仰太单纯了,而这个现实世界太复杂了,他的单纯的信仰禁不起这个现实世界的摧毁;正如易卜生的诗剧删里的那个理想主义者,抱着他的理想在人间处处碰钉子,碰得焦头烂额,失败而死。

然而我们的志摩“在这恐怖的压迫下”,从不叫一声“我投降了”——他从不曾完全绝望,他从不曾绝对怨恨准。他对我们说:

你们不能更多的责备。我觉得我已是满头的血水,

能不低头已算是好的。(《猛虎集·自序》)

是的,他不曾低头。他仍旧昂起头来做人;他仍旧是他那一团的同情心,一团的爱。我们看他替朋友做事,替团体做事,他总是仍旧那样热心,仍旧那样高兴。几年的挫折,失败,苦痛,似乎使他更成熟了,更可爱了。

他在苦痛之中,仍旧继续他的歌唱。他的诗作风也更成熟了。他所谓“初期的汹涌性”固然是没有了,作品也减少了;但是他的意境变深厚了,笔致变淡远了,技术和风格都更进步了。这是读《猛虎集》的人都能感觉到的。

志摩自己希望今年是他的“一个真的复活机会”。他说:

抬起头居然又见到天了。眼睛睁开了,心也跟着开始了跳动。

我们一班朋友都替他高兴。他这几年来想用心血浇灌的花树也许是枯萎的了;但他的同情,他的鼓舞,早又在别的园地里种出了无数的可爱的小树,开出了无数可爱的鲜花。他自己的歌唱有一个时代是几乎消沉了;但他的歌声引起了他的园地外无数的歌喉,嘹亮的唱,哀怨的唱,美丽的唱。这都是他的安慰,都使他高兴。

谁也想不到这个最有希望的复活的时代,他竟丢了我们走了!他的《猛虎集》里有一首咏一

只黄鹂的诗,现在重读了,好像他在那里描写他自己的死,和我们对他的死的悲哀:

等候他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他。但他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飞来了,不见了,没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志摩这样一个可爱的人,真是一片春光,一团火焰,一腔热情。现在难道都完了?

决不——决不——志摩最爱他自己的一首小诗,题目叫做《偶然》,在他的《卞昆冈》剧本里,在那个可爱的孩子阿明临死时,那个瞎子弹着三弦,唱着这首诗: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朋友们,志摩是走了,但他投的影子会永远留在我们心里,他放的光亮也会永远留在人间,他不曾白来了一世。我们有了他做朋友,也可以安慰自己说不曾白来了一世。我们忘不了和我们在那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相关文章

  • 蜗居札记·0011·胡适《追悼志摩》

    胡适(1981-1962),安徽绩溪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代表作,诗集《尝试集》,学术论著《胡适文存》和《中...

  • 读书|追悼志摩,胡适心中的徐志摩。

    我们忍不住要想,那样的死法也许只有志摩最配。我们不相信志摩会“悄悄的走了”,也不忍想志摩会是一个“平凡的死”,死在...

  • 《徐志摩 年谱与评述》

    我觉得徐志摩的气质是最接近贾宝玉的。 但究其一生,还是他的好朋友胡适之在《追悼志摩》中总结的最到位: ...

  • 蜗居生活札记

    说起新搬入的小区,地理位置优越,居于“大蜀山”与“董铺水库”之间。站在顶层举目眺望,东临市中心商业文化圈,长江西路...

  • 我记陆小曼 (三)

    三.飞的理由 那一夜,志摩和王赓,胡适等好友去西餐厅。经过舞池,一个最为优雅而漂亮的身影,...

  • 阿!志摩志摩之再初见志摩

    文/漂洋过海的鱼 (一) 阿!志摩志摩 你为何这样忧伤 圆月因你歌咏生辉 女郎因你怜惜幽艳 你是成魔你是仙 把一纸...

  • 志摩

    他在说你的风流 多情 我读着深刻尔雅 诗句 轻轻的挥手缓缓的扶袖 他在那儿 生命是吐芳的花蕾 绽放着温柔 ...

  • 志摩

    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 我与他首次相逢是在他的那首名叫《再别康桥》的诗中,我们跨越了时间和空间在两面纸页上开始...

  • 致摩 志摩

    致摩 志摩 木易冬青作 悄匿着的 莫过于时年的静逝 弹指之间 是冬的相濡以沫 十五之月 是满的 可谁人留意那天边的...

  • 迷恋:源自幻想的爱

    胡适曾说:“志摩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有三个词,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或许,林微因就是徐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蜗居札记·0011·胡适《追悼志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qjx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