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后行”,语出《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1)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至于老夫子的那个“再,斯可矣。”的意见,有很多解读版本,不做讨论。
只是说说我们平常理解的“三思而后行”。
我们一般的理解就是,做事前,要慎重思考,不要草率的做决定,避免犯错。
注意这里的重点是“避免犯错”。
这个说法对成人来讲,当然没有错。但我现在想探讨的是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
孩子的学习,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试错。
让他们在犯错成本很低的时候,尽量去体验错误:为什么会错、错在了哪儿、怎样修正、还可以怎么做。
还有就是尽量体验错误的后果,并学会为错误承担后果。
但“三思而后行”的教育呢?是让孩子不敢去犯错,不敢去尝试。
想想青少年的孩子,他们“三思”能“思”出什么结果?
就是思前想后?想完成功想失败的后果?想别人怎么看待自己?
他们经验欠缺,能想的东西真的不多。
我在我前天的实验课上,教孩子们连接串并联电路。
对于四五年级的孩子,如果认真学习了学校的科学课,他们顺利识别串并联电路是没问题的,但自己动手,难度还是很大。
在过程中,不停有孩子问我“这条线要连在哪儿?”、“这样接线对吗?”。
我几乎给出的是同样的回答:“嗯,我觉得你可以试试看。”“看上去不错,试试看吧。”
我期望带给他们的是勇敢的去尝试,而不是再给他们做一遍讲解或演示。
试过了错误,才知道探索和成功的珍贵。
今天就聊到这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