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曾经看过一个关于欺骗问题的对话,如果欺骗的出发点是善意的,那么这样的欺骗,本身是不应该被谴责的。就好像有些亲人被医生告知患上癌症的时候,家属往往会选择隐瞒一样。这样善意的谎言并不会因为它是谎言,而不被人原谅。
书中的对话像化学分子式,不断的为某一个事件,加入额外的附加条件,得出来了一个又一个立场完全相左的结论。至今,我还清楚的记得,自己在彼时的阅读中,感受到了哲学的乐趣。
但大多数时候,我想自己还是混沌而困惑的。佛理中,曾经看过登岸弃舟和过河拆桥的两个故事。同样是舍弃,同样的利己主义,为什么有的人是高尚者,有的人却成了流氓呢?每每想到这样烧脑的问题,都会给自己暗暗鼓劲。十窍通了九窍,继续加油!
类似这样的问题,最近和小伙伴聊天,又一次让我感到了困惑。小伙伴面色凝重,语气肯定,态度坚决的说:人生中关键的选择节点不多,如果有可能的话,一定要跳出舒适区,去追求一下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不能珍惜选择的机会,等老了一定会后悔。
关于舒适区,跳还是不跳,逻辑上我是混乱的,情感上我是难舍的。如果说,人生不如意,环境很恶劣,那么与其持续的痛苦,倒确实是不如选择改变的。毕竟,短暂的阵痛,总比没有方向,把自己憋出个内伤来要强吧。
可人生不如意事,往往是十有八九的啊。老话也说,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啊。可我的心又是什么呢?
同样经历,有的人喜欢顺着天赋做事,有的人复用套路就成功了,为什么有的人非得信奉逆天改命,才算对自己的人生有交待呢。不是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吗?
每每想到这些的时候,我常常会打退堂鼓。我的心是什么呢?天赋又是什么呢?是该活在当下还是该离开当下?是该选择温水煮青蛙,还是该选择忍受阵痛,逆光行走?
不确定,大概率、舒适区、自我突破,纷纷扰扰的,迷乱了内心,我想我还是让自己安静一会,想想静静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