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二哥,你走了两天,便像过了许多日子似的。"
"三三,乖一点,放心,我一切安好!我一个人在船上,看什么总想到你。"
读着沈从文与张兆和那些来来往往的信件,我的思绪飘去了远方……
那时候在众人眼中沈从文先生是严肃古板的,还有人说他是个一心热爱文学的闷葫芦。可谁又曾想到这世间竟会有一个女子让他爱得勇敢,爱得奔放。
张兆和是沈从文先生的学生,据说沈从文笔下的翠翠正是张兆和的原型,她长相俊美,出生于富裕家庭,家中不缺良田大宅。我以为美女才男之间本该是又着一个磁场的,他们会相互欣赏,相互喜欢,奈何那时候的张小姐看不上沈先生,甚至对他有些厌烦疲倦。原因我无可得知,我猜测许是因为沈先生的爱过于奔放了,惹得女孩子有些胆怯吧。那为什么沈从文先生会对她如此钟情呢?有人说沈先生是贪图她的家室,我却觉得这便是世人所言的爱情。他一直给张兆和写情书,从开始的"我不知道怎么的就喜欢上你了"到后来的"我爱你的灵魂,也爱你的肉体",无疑,他奔放的爱意惹怒了那位花季女子。张小姐把这件事告诉了他们的校长胡适先生,胡适听后笑言"他只是坚定的喜欢你而已,如若你同意,我可以找你的父亲说说你们的事",谁料张小姐说"我也可以选择坚定的不喜欢他啊……"是的,那时候的张兆和对他是抗拒的。
默默写了四年的的信已经让人感动,更别说这四年来他未曾得到过任何回应。一次在信中沈从文告诉张兆和他要来探望她,谁料当他满怀欣喜站在张家大门外时迎接她的却是张家二小姐,她告诉沈先生妹妹出去了,她热情邀请沈先生进屋等候,沈从文明白张兆和是在躲自己,于是憋了半天只能说上三个字"我走吧"。张兆和回家后遭到了姐姐的批评,姐姐说"你明明知道沈从文要来,却还躲着他,这样会让人家心里怎样想我们家,你该重新去邀请他到家中来坐。"在姐姐的劝说下,张兆和找到了沈从文,并把姐姐教给她的话重复了一遍,将沈从文邀去家中了。许是日久见人心罢,就这样慢慢的,他们的感情终于开始发酵了。
谁知婚前爱得热烈,婚后却生了别意。外界传两人婚后不久,沈先生遇见了一位姓高的女诗人,笔名高青子,高青子的出现让他再生心动。据说他们见面前的一个小时,高青子才刚刚放下沈从文的书,她喜欢沈从文的书,她和他一样有着一颗热爱文学的心。就这样,那个给张小姐写了四年信的男子,对别的女子动情了。是婚前耗尽了热情吗? 是得到了就有恃无恐了吗? 庆幸的是他还是从那段短暂且错误的感情中走来了,也向张兆和坦白了所有。他们的爱情并不顺利,有过单方面的抗拒,有过另一个人的出现,有过分居两地的生活,最后却都归于相爱,理解,思恋。
信中他唤她"三三",她叫他"二哥",他写"我原以为我是个受得了寂寞的人,现在方明白我们自从在一起后,我就变成了一个不能同你离开的人了" ; 还写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的大哥说"妈说晓得从文会寻一个怎样的屋里人,和你一样不好,和你两样的也不好" 沈先生暗想:原来这世间真有既不同样也不异样的人。
磕磕绊绊几十年,两人相继离世,可他们的那段爱情不会逝去。分居两地的时间里,两人一直用信件保持联系,用文字记录着他们的故事,他们亲昵地称呼彼此,述说着各自的生活琐碎,毫不避讳地表达着对彼此的思恋。我依着那些文字,仿佛自己也曾身在湘西,划过小船,见过他们的爱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