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释宗柱法师
然世人薄俗,共诤不急之事。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无尊无卑,无贫无富,少长男女,共忧钱财。有无同然,忧思适等。屏营愁苦,累念积虑。为心走使,无有安时。
在这段经文中,释尊以大圆镜智映照娑婆世界五浊恶世的众生相。透过佛的开示,如实观照时代的浊恶与自身的烦恼,由此激发行人厌离娑婆之心。
“然世人薄俗,共诤不急之事,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然”是承上启下之辞,虽净土风光独好,怎奈娑婆众生业重难信,易往而无人。正如彻悟大师言,此处众生见小不能见大,知近不能知远,不能了知启发慧命之大事。世人普遍受无明烦恼业力的摧动,竭其心智,猛利地追逐财色名食睡,不信因果,不信轮回,放纵贪瞋痴三毒烦恼,造作极大的恶业。由此恶业,便招致极苦的后果,诸如身体疾病增多,环境受到极严重污染,气候异常,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竞争日趋激烈,生活的压力日益沉重。这是现世华报,而后世的果报则要遭受三恶道之苦刑。自诩进步的现代人,有必要停下匆忙的脚步,认真思惟一下生命的真实义。
“无尊无卑,无贫无富,少长男女,共忧钱财”,在这个时代,不分尊卑、贫富、少长、男女,人们普遍担忧的就是自己没有钱财。“一切向钱看”,一个人身份的标志,就在于他拥有多少财富,而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也还是看他的财富有多少。所以,在这个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人们只重利不重义,不知道作为一个人,自己必须要做的是什么,唯以金钱为标准,哪里有钱就往哪里去。
“有无同然,忧思适等”,人们已经成了钱财的奴隶,有了钱还想得到更多,不满足的时候会想尽办法,动各种歪脑筋来获取财富。因为在他的心目当中,钱就是享受声色五欲,满足各种欲望的资本。
“屏营愁苦,累念积虑”,屏营等,恐其不得愁,念苦虑不止也。世间人都在为利而奔波,从早到晚,做任何事、动任何心思,无非是要求取钱财。不够的时候就考虑,怎么以各种手段,哪怕是侥幸,甚至是非法的渠道来迅速致富。得到之后,还想着怎么保持,或者最好能得更多。
“为心走使,无有安时”,由于一直为钱财而思虑,内心就失去了平衡,也就不会有真实的安乐可得。古人说“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人能知足少欲,心就很宽广,无论在哪里,心都是安乐的。而一旦成了欲望的奴隶,心里好像除了钱再没别的,这样的话,就会一直处在贪求的苦恼、忧愁中。有人认为,发大财、有很多钱就一定幸福。其实很多老板都发了财,但他们并不幸福。他的心一直在外面流荡,一天也停不下来。因为竞争太激烈,就连安下心来喝一杯茶的清闲也没有。
有田忧田,有宅忧宅。牛马六畜,奴婢钱财,衣食什物,复共忧之。重思累息,忧念愁怖。
人生在世,难免为种种资生用具所牵累,有些许田地,还忧虑田地不广;亦有舍宅庇身,又忧虑舍宅不堂皇富丽。牛羊车马,以至台凳器皿、衣服带索等物,皆为所忧之境。然众生不能觉悟其苦空无常之本质,沉浮世间,患得患失。
“重思累息,忧念愁怖”,在竞争、求取的过程中,常常要花费很多心思,有很多压力,还会有各种忧愁、恐惧。比如怕被老板“炒鱿鱼”,担心经济不景气,怕生病不能工作等等,内心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忧虑。如果遇到天灾人祸,或家人得了重病,或者出现意外,或者事业破产等,那心里就更加恐惧、忧愁了。
是故,念佛行人当以印光大师以下法语为座右铭:君子素其位而行,乐天知命,上不怨天,下不尤人,随遇而安,无往而不自在逍遥也。
——《佛说无量寿经》184
184】世人薄俗诤不急,为心走使无安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