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心学四句话已经广传大江南北,这是心学基础。致良知,格物,知行合一。
看到阳明公的一生,尤其是顿悟之后,看其做事方式,追逐的方向,发现了自己的良知,知道了善恶,因地制宜,寻找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用良知来指引,尽管有些会违背小的良知和外界的道德常识。名、利、欲,三者,将是自己经历的坎坷之石。
再次回顾这部书籍,再次思考,什么是良知,如何定位自己的良知,又如何知道自己的良知是否正确?
发现良知是指引自己前行的一道曙光,否则没有前行的意义,也没有前行的动力,更没有前行的方向标。良知是自己最本源的梦想,自己的目标,幸福的阶段追逐,自己生而为人的知善知恶的良知。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646/317fed5be756fbfe.png)
再次想到了整个明代历史的一代代更迭,官场的利益交换,一次次的兴衰,意义在哪里,当时一直困扰着我,后来明白了,现在看到良知二字,再次强化了:不是看不清,不是看不到,而是没有感受到,所以需要追逐,需要经历;尽管他们会知道没有全职的首辅,尽管以后会出现不得好死,但是他们还要去追逐名利,尽可能的多待一会,当走到最高点,如履薄冰的时候,这又有什么意义呢,没有了当年的心血来潮。想起当年自己玩耍股票,听了无数的反对,也“知道”散户小概率的博弈,但是还是做了,至今也可笑当年悔不当初的决定,没有必要后悔,感觉经历也挺好。尽管知道后,再重新过这一生不会再走。 聂豹对他的学生徐阶说,你还不懂的时候,是的,他真的不懂。
方向可以是完成它,选一个前进的目标,要时刻更正自己的良知方向,即使自己向前走动一点点,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倒置;尽管很多时候,在经历过程中才会想明白我们要前进的目标或者成败已经悄然倾斜,我们面对的是要经历它,困难会有,坎坷会有, 经历它,完成它,探寻获取其中的意义。
良知在内心中一直存在,很存粹,只不过行进过程中,不一定能再次看清良知的位置,乱花渐入迷人眼,路是坎坷,需要在过程中让我们更加清晰的认识自己的良知,在行进过程中,用经历,用失败,用学习来磨砺自己的良知。
良知依然存粹,只不过站的更高,看的也更远,不拘泥于眼前的林总。在行进过程中:
1 、利益的疏导关键
2、良知与眼前污点的冲突
3、更迭的良知磨砺:经历、自省、学识。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646/1b2ccd12eed1269f.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