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了一部豆瓣评分很高的《十二怒汉》。剧情很简单,但发人深省。十二位陪审团成员要对一个十八岁的杀人嫌疑犯投票,只有十二个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认为孩子有罪或者无罪,才能结案。这期间,只要有一个人跟大家意见不一致,案件就无法了结。
事情发生在一个暴雨的前闷热的夏天,空气了充满了压抑和焦躁。法庭上一切证据都对少年不利:2个证人都极其确定少年杀死了他的父亲,而少年又没有不在场的有利证明。
陪审室里,大家都嚷嚷着“赶快表决,这没有什么好怀疑的,少年杀死了他的父亲”。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一切流程从简,很快,大家迎来第一轮表决。陪审团的十二位成员有十一人都认为法庭上法官和律师们的陈述毫无破绽,这个案情是板上钉钉的,孩子肯定有罪。只有一位成员投了孩子无罪。当时,所有人除了吃惊还有愤怒,觉得这个人浪费了大家的时间。但当男主阐述了“案件不能不经讨论就下结论,毕竟这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命”时,有位老者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也投了无罪。后来随着大家逐渐冷静下来认真思考后,案情的疑点逐一展现出来:
1、作案工具:一把瑞士弹簧匕首。之前这把匕首被认为是少年之前托人买的。它做工极其精细,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把独一无二的匕首,但当男主拿出一把从二手店买来的一模一样的匕首时,“独一无二”的论点被推翻。另外,刀的位置是从上往下插的,而少年个子比死者矮很多,而且使用这种刀顺手的用法并非握着从上往下用力,而是正面或者向上。所以,刀口位置不合情理。
2、目击者一,老人。老人声称他听到遇害者倒地的声音后立即出门,刚好看到匆忙逃出的少年,这期间的用时是15秒,而且老人极其肯定。但事实确是:老人有腿疾,走路很慢。现场推演的结果是,如他所说从他听到声音到用最快速度走到门口最少费时40多秒。所以,当他走到门口时,根本无法看到少年。
3、目击者二,对面楼的妇人。妇人声称她半夜失眠,当她往窗外看时刚好看到少年杀死了自己的父亲。但陪审团中细心的老人发现,妇人鼻翼两侧有两个深深地小坑,这是长期戴眼镜导致的。而一个晚上睡觉的人是不会戴眼镜的,怎么能看到对面楼杀人的那一幕?
随着疑点不断被提出,所有人逐渐达成一致意见,最终,少年被认为无罪。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因为大家的深入思考从死亡的边缘被拉了回来。
看了这部电影我有如下几点想法:
1、人要思考,要用智慧活着。不能人云亦云。
2、如果有疑问要大胆的提出来,敢于挑战权威。这个世界不缺少无脑的跟风的人,有时候真理就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