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年少时就志存高远,给自己的目标就是超越父亲,拿到天下第一。很多人都觉着这孩子定的目标有点高,当时的王羲之天赋高、专注力强,刻苦学书几十年不停歇。不仅继承了前人的书艺,还创造出了全新的书写流派,尤其是行书,在王羲之笔下渐渐成熟,成为最受欢迎的字体。这样千年不遇的奇才和全才,书法江湖响当当的武林盟主,不是说超越就超越的。
那么,这个目标到底好不好实现呢?其实,还是可以的。王献之具备了这样的条件。有一次,王献之对自己的字很满意,拿去给父亲看,王羲之阅后不语,只一个大字下面加了一点。王献之又拿给母亲看,母亲指着王羲之的这一笔说:“唯有一点像羲之。”我们可以看出,王献之的母亲也是有很高的书法修养。正是有了母亲的基因和指导,王献之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逐渐拉近和父亲的差距。
少年时代的王献之和哥哥们一起练习执笔、临帖这些基本功。有一次,王羲之测试他,在他练字的时候去抽他手中的笔,竟然没抽出来。王羲之很高兴,跟夫人说:“此子将来会有大名。”在书法江湖中,握笔就像练武蹲马步,练的是肌肉操控笔的能力,笔握的紧,手才有劲,才能将笔运用自如。王献之在这方面,是有天赋和干劲的。
自从上一次在母亲那里碰了一鼻子灰之后,王献之问母亲,他还要练习多久才能写的和父亲一样。母亲把他领到院中,指着十八口大缸说:“孩子,你父亲练字是很用功的,你把这十八缸水写完,才能跟得上他用功的程度。”于是王献之收起了自满和轻狂,开始了每日不辍的练习。
二十岁左右的时候,王献之的书法已经和父亲一样好了。在书法史上,一直存在着二人到底谁厉害的争论,到今天也没有停歇。更多的人用“二王”来称呼这对父子。
后世书家对王献之,给出了很高的评价。明代书法家丰坊评析:“右军用笔内擫、正锋居多,故法度森严而入神;子敬用笔外拓,侧锋居半,故精神散朗而入妙。”而笔者以为:王羲之书风如郭靖,大气、内敛、沉稳,兼容并蓄,书艺变化万端却法度严谨。王献之如杨过,狂傲张扬不羁,不拘小节,书风纵横奔放,处处充满新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