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瑄的《车窗记》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习近平
在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南边的300米处,有一处“真儒里”牌楼的大墓冢,这里安息着500多年前明代监察御史、大理寺卿、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流派创始人,廉政典范薛瑄。
薛瑄从明宣德三年至天顺元年,在朝廷为官长达24年。他刚正不阿、严于律己、两袖清风,被誉为“光明俊伟的铁汉公”。薛瑄在他的《从政录》里说,廉洁分为三重境界:一是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二是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三是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按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讲就是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车窗记》就是薛瑄廉洁自律的一个缩影。宣德年间,薛瑄担任监察御史,官及三品,相当于今天最高人民法院的院长,掌握着全国的生杀大权。然而他却始终保持着拒腐蚀,永不沾的廉洁底线。为了安家,他倾囊所有,在京城买了两间窄小的屋子,屋子南面没有窗户,昏暗潮湿,阅读时经常眼睛看不清。但他却没有银两改造房屋,只能轻声叹息着。儿子薛淳看到父亲如此艰难,于心不忍,便找来一辆破马车,把车轱辘卸下来,在南墙上开了一个洞,把车轱辘当窗户安装了上去。房子阔然开朗了,薛瑄见状非常高兴,提笔写下了《车窗记》一文,对儿子说:吾之屋,可谓陋矣。然安之而忘其陋,居虽小而心则大也。
薛瑄卸任之后告老还乡平原村,1464年7月19日,薛瑄忽觉身体不适,遂伏案写诗道:“土炕羊褥纸风屏,睡觉东窗日影红,七十六年无一事,此心唯觉性天通”。之后,薛瑄寿终正寝。薛瑄去世后,惊动朝野,朝廷派人为其料理丧事,并颁下《奉天诰命》书,封薛瑄为资善大夫、礼部尚书,谥号“文清”。
薛瑄的《车窗记》就是一面公正廉洁的镜子,让我们以镜为鉴,在新时代的廉政建设上不断进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