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因为接受不了异地恋就放弃现在的生活奔赴他乡(称为A)与恋人(称为B)一起生活,当然双方都很理所的接受放弃原有生活一方的说词“为了你,我放弃……“如果按着狗血剧情发展,当感情破裂的是时候A就会理直气壮的去质问对方“当初我为了你放弃原有生活,你却这样对我。“比起正常的感情破裂更容易发生感情纠葛,而奔赴他乡的一方更容易占领道德至高点。我并不是想讨论这个感情上的问题,只是想问问奔赴他乡的人真的是为了对方吗?或者我换一个问题,当你吃饭的时候你是为了吃饭呢,还是为了让自己消除饥饿?
对!A其实和吃饭的道理一样,不是为了对方,而是自己想跟对方在一起,所以才抛弃一切奔赴他乡。当我们没有理解这个责任归属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复杂话再用道德进行批判,就像之前说的感情破裂的那样,其实可能就是一次正常的感情不合而已,但正是把用了浆糊的逻辑,没有弄清楚责任的归属才把事情复杂话。(别说是对方教唆什么什么的,这里不想细致的讨论这个感情问题。)
为了让事情变得清楚,我们不得不讨论责任的归属问题,也就是这件事谁是第一责任人。在我看来有决策权且是后果最直接的承受者是第一责任人,用数学里的名词描述就是责任的母集。像A,他可以选择抛弃一切远赴他乡也可以不去,没有人能逼迫他选择,只不过是他不愿意承受异地思念痛苦的代价而已并且他是也是这个决策最直接的承受着——他一旦决定行动就会立刻付出代价。而B确实在当时享受到了A选择带来的好处,也可能为了这个目的对A进行教唆,但他不能直接干涉A的选择,所以他是第二责任人,同样用数学里的名词概括他是责任的子集。
事实上生活中很容易出现这样的浆糊的逻辑——我不是为了我自己,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清楚责任的归属是理顺的逻辑第一步,而为了避免产生这样的浆糊逻辑就必须清楚建议和干涉的区别——当你不是第一责任人的时候处理别人责任的方式。
首先我们要知道每个人看这个世界都是鼻尖视角,也就是说我们总是 用自己的视角去看待问题难免有认知偏差如同忙人盲人摸象。建议就是提供自己看事实的角度,提供一种新的可能补全他人的认知偏差;干涉则是十分肯定自己看到就是事实本身的全貌,强行把自己的思想价值加于他人身上,逼迫他人做出符合自己期望的选择。
我并不赞同干涉的行为。首先作为一个个体是很难看全问题的全貌,就说出轨的问题,当然出轨的是不对的,但是因为原配对家庭漠不关心甚至成了性冷淡,你会不会理解一些出轨的一方呢?然而这一切你可能也很难去知道。其次事情抉择后最大的后果是由决策者承担的,你无法替代,就好像你强迫出轨方必须忠于原配不能离婚,当然你的道德正义是胜利了,接受痛苦的结果是他自己。当然也会有责任方占时没有选择意思的时候,即使这样也不应该直接干涉他的选择,而是应该帮助他去建立责任的意思,而不是一味代替他的选择。就说小孩有好玩的玩具该不该和小伙伴分享的问题,小孩确实足够的认知去选择,但我并不赞同家长直接说“作为一个好孩子你应该去分享你的玩具……“,我认为好的家长应该这样说“你的小伙伴很想跟与你一起玩耍,你是否愿意分享你的玩具,做一个分享快乐的孩子?“说到这时,即使孩子说了不愿意,也不应该进行道德上的批判。
你以为帮助别人做出更好的选择,但你同时也剥夺了他承担自己选择后果的权利,让他无法成长。等你不能帮助他选着的时候,他自然会不是所措,甚至怨恨你做的一切。
认清责任才能更好的承担,否则模糊责任会让人一直逃避(想想中国的政府和企业)。尊重每人选择的权利,因为你无法代替别人承担后果;尊重你自己内心的选择,因为没有人能代替你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