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魅力值得思考。
不如说权衡归属感与建筑功效的区别。
人往往行动于器皿中,不论出生时或是成长路上。孩童时温暖如床的母亲腹,继而走过诲人不倦的校园,终将滚进社会的染缸。
建筑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很明显地从瓦片向水泥发展,如果非要硬说洞穴的话,我想蜘蛛结的网将可用作门。挡风避雨的砖瓦水泥被灌溉进了情感的寄托,其自身虽没有软化,却使我们自身被这无情所扰。
功效存在,如同雨夜披蓑。
情感附加,亦如手中针线。
方方正正的一块建筑对于围绕在身边的人来说,等同于家,而家的意义又远超过建筑。归属既为往复归来的所属之处,如果去掉建筑带给人的回忆、抹杀个人在建筑里的经历,所归就是陪伴亲人身边,有情之地视为家。
如今,房不为家、房即是房,更多的老一辈考虑经济条件无可厚非,却少了些谁活谁过的思量考虑。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倘若不去考虑这点,我想,大部分人能过上如此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