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缘起
疫情宅家期间看的20多本书中,有一本小书,我翻得很快。只是在看完后,跟几位同学简单写了两句读后感。不过最近遇到的一些人和事,以及被热议的各类综艺和电视剧,还有听到看到的各种狗血的桥段,让我又重新仔仔细细读了一遍《爱的艺术》。这再一次的阅读,居然发现这本书虽然薄,但却很有论文的深度,并不是那么容易读懂。于是这二读后,除了加深上一次的某些感受点外,也读出了一些新的体会。
作者其人其事
弗洛姆(1900-1980)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美籍德国犹太哲学家、心理学家。他毕生致力修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西方人在两次世界大战后的精神处境。他是新弗洛伊德主义的最重要的理论家,在德国时他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移居美国后始终保持和该学派的关联。他的思想的特色便是企图调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跟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学说,其思想可以说是新弗洛伊德主义与新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交汇。
1900年,弗洛姆生于德国法兰克福市一个犹太人的家庭,为家中独子。他的一生颠沛流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熬过了经济危机和冷战,目睹了资本主义对人性的压抑,也经历了四段复杂的感情才最终觅得真爱。他曲折复杂的人生经历,再加上系统逻辑的思考后,就有了今天手里这本被翻译成32种语言,誉为“爱的圣经”的小书。
弗洛姆的心理革命理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治疗与拯救原理;二是培育创发性的爱的原理。今日分享的这本书就集中体现了他对爱的本质的理解以及如何去培养爱的能力。
其实对于这本书,已经有很多人写过书评了。对我而言,读完两遍后,今天先就爱的认知,谈谈我的几点小体会。以后再来讲讲爱的实践。
为什么先要讲讲爱的认知呢?这得从我同学对我说的一句话讲起。他说,“你别尽学理论了,快去实践。"我特别感谢在当下大家都忙得恨不得一天有25个小时的情况下,他还能抽空批评一下我。说实在的,我觉得他说得挺对的,不过对的部分在后半话。前半句话,就是爱的理论,即认知部分,还是有必要想想清楚的。
从“爱的误解”到“独立的爱”
讲认知,就得从误解开始讲。书中谈到的爱的误解有三种:
1.认为“爱”其实就是“被爱”,就是如何被爱,如何惹人爱。
2.把“爱”设想为一个对象的问题,认为爱其实很简单,困难的是寻找到对的人。
3.混淆了最初坠入情网的经历与爱的“久恒”之间的区别。
这三个误解,让我想到了另一句经常被提起的话:“在追寻真爱的路上,也许我们都遗失了自己。”这里引出来一个提法叫“独立人格的爱”。放到女性身上,就是我们常说的新女性的独立爱情。复旦大学的沈奕斐老师在讲到“独立女性的爱情”时,她给了以下特点概括:
1.你自己评定是独立的女性。你认为我是独立的个体,我的自我很重要。
2.承认别人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也是有自我的。
3.认可我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两个独立个体之间的关系。
按照沈老师的说法,顾佳和许幻山是没有 CP感的。顾佳做到了自我的独立个体,但她并没有承认许幻山也是独立的个体,也没有认为两人的关系是独立平等的。那钟晓芹与陈屿呢?其实从结局缺乏理由的反转,也让人捉摸不透为什么两人就和好如初了?如果剧情再发展下去,两人以后还会再重蹈覆辙吗?对此,我还是怀疑的。
爱是孤独的猎手
讲到这里,可能又会产生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非要是独立爱情呢?这里隆重引出弗洛姆的另一句名言:爱是解决人类生存问题唯一令人满意的答案。我想这句话除了表达爱能让人类生生不息外,也说明了爱是解决我们生而为人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方法。我们一生,会遇到各种各样,各种难易等级的“人生问题”。在这些大大小小的问题中,最本质的“说不清道不明”的难题就算“孤独”了吧。所以弗洛姆说“人—所有时代和文化中的人—面临着完全相同的问题:如何克服分离,如何达到和谐,如何超出个人生活并发现一致。”因此只要有分离的体验,就会有克服的种种尝试,包括“迷狂”的各种成瘾、“追求一致”的自我遗忘和“创造性活动”的转移关注。但这些并不能长久地克服分离。于是爱就出现了。
首先,爱是人与人之间融为一体的渴求,是人类最强有力的奋斗的动力;同时,爱是人的一种主动的能力,是一种突破使人与人分离的那些屏障的能力,一种把自己和他人联合起来的能力;爱也是一种给予的活动。对于具有创造性人格的人来说,“给予”是潜力的最高表现。正是在“给予”行为中,我体会到自己的强大、富有和能干;最后,爱是对所有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
以上讲的爱其实并不仅有“爱情”,还包括很多爱,父母之爱、兄弟之爱以及信仰之爱等等。不过今天就聚焦聊聊狭义的独立爱情。
成熟的爱情,最好的爱情
什么是成熟的最好的爱情呢?有人会说“棋逢对手、势均力敌”,有人觉得是“相爱相杀,打打闹闹一辈子“,还有人会说是“相敬如宾,相濡以沫”。我其实也并不知道这个答案。因为只有身处其中的两个人,才真正知道什么是对于他们而言“最好的爱情”。但从普世的角度,或者以我目前的理解来看,我眼中最好的爱情,应该是各自独立,相互成就,最终融为一体。
各自独立是好的爱情的前提。我们每个人都要先学会独立,这个独立包括你的思想和生活,而不是谁依附于谁。一个善于独处的人,往往更容易与他人相处。因为懂得两个人之间的分寸感:不易贴得太近,不易过度依赖。所以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的相亲劝说词“赶紧找个人,你就不孤独了,生活都会好起来的”,其实是非常不靠谱的。要知道,一个人的时候过得不好,两个人时,就更容易产生更多的问题和矛盾。
相互成就的理解,我想从最近学习摇摆舞的心得来谈谈。昨天在进阶班的课堂上,老师讲了一些“玄而又玄”的东西,主要涉及每个舞者的框架(frame)以及互相之间的连接(connect)。frame,其实就是说,跳舞的两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轴心和内核,这个是我们可以立起来的基础,也是可以给予对方引领和支持的基础。有带领(lead,简称le)就有跟随(follower,简称fo),Le要给明确的信号,主导并根据fo的身体变化而变换脚步,以便给fo更大的空间去跳出彩。同时fo也其实在跟随的过程中引带并传递信号给le。两人的组合动静协调,进退一致。所以在爱情也是一样的。彼此间的互相扶持,让每个人都在自己所希望所合适(这点很重要)的路线和轨道中获得成长和进步。最终成为1+1>2,而不是彼此成为彼此的内耗,拖累甚至摧毁对方。
其实爱的认知部分,我觉得必要再讲讲其他形式的爱,以及书中分析的造成目前普遍缺失爱的能力的原因。除此以外,还有更重要的理解是爱的实践。这些就留待日后继续来写吧。
最后用上次参加“三十而立”读书分享会,大家一起朗诵过的那首著名的《致橡树》来结尾。这首诗所表达的也是那些让我们年少不懂,读懂已中年的道理。
致橡树 --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The Art of Lovi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