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给大家说完了学习材料和学习方法,今天接着来给大家说学习习惯。
三、学习习惯
1.别迷恋打卡
“打卡”活动无处不在,我最先开始打卡的是“每日晨跑”,特别是一旦养成了习惯,不跑反而难受。
但有时候遇到刮风下雨,就一筹莫展了。这样停一天,会觉得整个人都心慌慌。
更难受的是,有遇到连着一周都下雨的时候,一周都没有晨跑,于是觉得“我的跑步打卡记录不完整了”,开始破罐子破摔,再也不起来跑步了。
这种“全”或“无”的完美主义倾向,很容易造成习惯的失败。
直到2019年,在看到纪元老师写的《哪有没时间这回事》时,里面提到的“三条命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游戏里面一般都有三条命,如果你"死"掉了,可以重新再来。”
想想确实如此,小时候玩“冒险岛、影子传说”,一般都会有“三条命”,特别是“影子传说”里面,游戏人物偶尔可以得到“保护衣”,在受到敌人攻击时只会“掉衣服”,不会“死掉”,相当于变相的“奖了一条命”。这样就不会觉得游戏很难,反而会觉得游戏很有趣。
其实生活当中也是一样,每周给自己“三条命”,“玩死了可以重新再来”,有这样的心态加持,就会避免完美主义,防止行动失败。
但是,以上方法却仍旧解决不了另一个问题,就是“打水卡”。
在《认知觉醒》中,作者对于“打卡”,进行了强烈的批评,认为迷恋打卡会从学习本身变成了完成任务,从内在需求变成了外在形式。
认知闭合需求:“当人们面对一个模糊的问题时,就有找出答案的倾向。”
比如古时候人们不知道为什么会下雨,就认为是龙王解释下雨的成因,虽然没有依据,但是满足了“认知闭合需求”。
这一概念扩展到行为也是如此:“一件事若迟迟未完成,就会记挂;而一旦完成,做此事的动机就会趋向于零。”
正是因为认知闭合需求,打卡的特性就是:“学不到,假装一下;学到了,立即停止。”
这种情况如何改变?答:(1)用记录代替打卡;(2)只设下限,不设上限。
作者的担心不无道理,确实是这样,很多时候我们为了完成任务,只管数量, 不管质量,久而久之,就“变味”了。
但是我觉得这也有适用边界。
比如,在建立习惯的初期,打打水卡也无妨,最重要的是形成“习惯”。
就拿我们写作营来说,很多朋友初期在建立写作习惯的时候,也不知道要写什么,那么先保留这个习惯再说,再慢慢地去提高写作水平和写作内容。
如果按照作者的建议,又如何呢?用记录代替打卡,只针对自己的行为做记录,而不强制打卡。
我的每天事务其实很多,比如早起、早睡、发抖音和小红书。我都是只记录,勇于给自己“画×”。
其结果就是,我的抖音和小红书这个月都是“×”。
而早起、早睡的结果都是大量的“√”。
这说明,打卡也好、记录也好,在实际效果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在已经能接受自己“不完美”,能“给自己三条命”的情况下,记录的弊端是“就此放弃”。
因此,我提出的方案是:还得打卡,形成习惯,但是同时,用他接下来提到的一点,进行优化。
如何优化?且看明天的文章,我又要去上班了。(笑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