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读书志
后物欲时代真的来临了吗?

后物欲时代真的来临了吗?

作者: 茫然的蒲公英 | 来源:发表于2018-08-27 16:01 被阅读52次

    小王子漫游太空时,遇到了七个古怪的大人。

    其中有一个大人成天埋头计算天上星星的数字,小王子问他拿那些星星做什么,他说他不拿它们做什么,但他占有它们,占有它们之后他就富有了,富有了之后他就可以去买更多的星星。

    这是著名童话《小王子》里的一个故事,你一定觉得这个大人太可笑太不可思议了吧?

    但在这本《后物欲时代的来临》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正是现代社会里很多人的表现:

    我们一边努力工作,拼命赚钱,一边却疯狂消费,购买许多我们并不一定需要的物品;我们一边因为物质生活的需求得到满足而感到空虚和无聊,一边却又不断地追求物质财富。

    这些表现正是现代消费社会的荒诞之处。在《后物欲时代的来临》里,作者郑也夫指出,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消费社会时代,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相对应的就是人们不断膨胀的物欲。

    郑也夫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主持人,“实话实说”总策划。

    在《后物欲时代的来临》中,他对现代消费社会的形成原因和其导致的种种荒诞进行了分析和批判,指出消费主义将走向衰落,我们将迎来不依靠物欲的全新的后物欲时代。

    在这个基础上,郑也夫对我们应该如何在这个新时代里寻找生命意义和获得幸福提出了他的观点

    这是一本谈论消费的理论书籍,也是一本谈论生命意义和幸福观的书,虽所引述材料多来自国外,但对我们同样很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顾客不再是上帝

    为什么说我们现在进入了消费社会?因为消费成为了这个社会最主要的活动甚至是价值观,确切地说是过度消费成了其主要特征。

    所谓过度消费就是超过了我们生活必需的消费,比如明明只能吃一点点却要点一大桌子菜,衣服和鞋子明明够穿,却还要不停地买买买。

    在消费社会里,人们的消费行为从为了满足生活需求变成了为消费而消费,它是怎么形成的呢?郑也夫认为主要由两股势力的五种行为心理形成的。

    一股势力来自厂商,他们采取广告、降低消费门槛和操控三种行为手段对消费者施加影响。

    另一股势力来自消费者自身,他们崇拜物质和追求时尚的行为心理接受和应和了厂商的影响,于是消费主义便开始迅速蔓延。

    在消费社会里,我们看似自由的选择其实是广告要你做的选择。

    比如我们想买矿泉水时,脑海里就会不由自主地跳出“农夫山泉有点甜”的广告词来,甚至我们本来不想买的东西,比如一个不喝酒的人,却因为被江小白酒瓶上的广告方案打动而去买酒收藏。

    在消费社会里,顾客不再是上帝,而是厂商们可以利用的赚钱工具,甚至是可以操控可以愚弄的对象。厂商们不再只是寻找和发现消费者的需要,而是想方设法激发消费者的欲望和需要。

                                                  我们节省时间是为了什么呢?

    厂商采取的另一个手段是降低门槛,降低价格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方便,节省了时间,从烟斗到香烟,从餐厅到麦当劳,都是如此,但是郑也夫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节省时间和方便是为了什么呢?

    这让我想起小王子遇到的那个卖止渴丸的商人,吃上一颗就可一周都不用喝水,这样一周就可以节约53分钟,可是这节约出来的时间拿来干什么呢?

    商人说随便怎么用都可以,小王子说他要用这53分钟的时间悠哉悠哉地向新鲜的泉水走去。

    我们用这节省下来的时间干什么了呢?很多人用在了更多的工作中。这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现代社会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本应缩短工作时间,但事实上人们却变得更忙碌了。

    我想起一次周末去公婆家,老公担心单位领导打电话来,要回去加班,公公就说,你们这上班的还不如我这当农民的自在。

    还有许多人用在了过度消费上,我们说现代社会节奏快就包含着忙的意思,现代人富裕了,时间却变少了。

    “节奏快”还有层意思,就是一切都讲究速度,讲究快捷。

    为此人们一方面在物质消费上不厌其烦,一方面在真正需要花时间做的事情上却崇尚简化和方便,像小王子那样慢悠悠地去喝水是断断不可能的。

                                                       你是买星星的人吗?

    消费社会的形成和消费者自身的物质崇拜是分不开的。现代人的物质崇拜已经由过去对具体物质的“拜物教”转向了“商品拜物教”,即 “拜金主义”。

    对此书中有段描述:

    “他崇拜的是货币,是抽象的东西,是财富与权势的象征。他摸不到,看不到,或者说,摸不过来,看不过来,所以也不必摸,不必看,但他确信自己拥有,并为不断增长而得意。他可以用他的货币换取各种商品,只要那商品能给他带来地位的炫耀,或新奇的刺激。”

    这和小王子遇到的那个买星星的人多像啊。那些星星他根本摸不到,他也根本不会去摸不会去看,但他确信他占有那些星星,他把这些星星写在一张纸上,然后把它放在抽屉里锁起来。

    我们把钱存在银行里不就是这样吗?现在用移动支付连纸张也不需要了。

    占有星星使他富有,富有了之后他又可以买进别的星星,要是有人发现了新的星星的话。星星既是货币又是商品,可以带来地位炫耀或新奇刺激的商品。

    消费社会里不仅仅出现了上述种种荒诞现象,更大的问题的是物质上的满足并没有给人们带来想象中的幸福,反而让人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空虚与无聊。

    消费主义企图用消费来填补这空虚,心情不好就去吃吃吃,或者买买买!

    郑与夫认为这里其实发生了一个悖论:因为温饱的解决,发生了空虚和无聊的问题;我们却在解决温饱上面加大砝码,来应对空虚和无聊的问题。

    事实也证明,这是行不通的。这是为什么呢?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郑也夫认为人有三种追求,分别是:舒适,牛逼,刺激。

    舒适就是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牛逼”则是塞托夫斯基(本书译名,百度搜索为提勃尔·西托夫斯基,著有《无快乐的经济学》)所说的社会舒适。

    也就是在社会身份和地位中感觉舒适,类似黑格尔说的“被承认的满足”,接近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的“尊重”加上“自我实现”,包含炫耀的成份。

    第三种追求是刺激。据生物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存在着针对刺激需求的唤醒值,也就是兴奋度,最好能周期性地达到一定水平,兴奋度太低,人就会萎靡不振,兴奋度太高了则会难以承受。

    郑也夫认为,现代社会之前的人类一直在为生存而奋斗,痛苦艰辛,但不会无聊。现代社会里,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舒适所需要的基本物质生活需求得到了满足,我们却感到了空虚。

    也许这就像叔本华所说的:“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如果说为生存而奋斗的痛苦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那么,如今因为温饱问题解决而带来的空虚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人的舒适需求得到满足了,就更需要寻求炫耀和刺激的满足。

    以前为生存而挣扎的人类生活本身就充满了刺激,而现在生存本身已经不存在什么刺激了,如果没有主动寻找到刺激,人就会感到空虚和无聊。

    在为生存奋斗的历史中,物质不只可以满足人的舒适需求,也可以成为少部分人炫耀和寻求刺激的手段,有些人过度消费的目的就是追求炫耀或新奇刺激。

    但当舒适的需求得到普遍满足,物质就不再是炫耀和寻找刺激的恰当手段了。

    因为此时物质追求再向前发展只会导致荒诞,甚至是自我伤害,比如饮食不节造成了肥胖和许多疾病。

    这时,我们就进入了后物欲时代。

                                                 走向游戏

    进入后物欲时代,物质已经无法满足人的需求,那么我们的灵魂应该安放何处呢?郑也夫主张走向游戏,因为游戏可以满足人的成就感和对新奇刺激感的寻求。

    这个游戏当然是广义的游戏,包括打球、下棋等体育、智力游戏,还包括弹琴、画画等文艺活动以及对科学的探索研究活动等等。

    郑也夫认为,相比工作,游戏最主要的特征是无目的性和主动性。 当然,也有人像马克.吐温还有《原则》的作者瑞·达利欧那样,视工作为游戏,那是一种高境界的幸福。

    而对于现在中国的很多孩子来说,弹琴画画等艺术活动已成为一种任务,且有明确的考级或达到某种指标的目的。

    郑也夫认为,是中国的家长们将这些本是“无目的“和”自愿“的游戏,变成了功利和被动的“工作”,这是教育的悲哀。

    这个游戏还必须是有深度的游戏,需要学习某种技能才能掌握。

    渴望强刺激而又无任何技巧的人,就有可能寻找最简便的活动,如暴力、犯罪、吸毒等。

    相比这些具有强破坏性的非物质化活动,游戏的成本最低,而且可持续性强。因此,前者是面对空虚无聊的堕落,而游戏则是升华。

                                                  生活的艺术

    本质上,郑也夫所说的游戏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因为他认为将来工作将成为非必需品,至少工作时间将大大减少,而休闲时间将大大增加。

    一个女人向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参加一个晚宴,在晚会上出尽风头,回来时却发现项链丢失,为了还这只项链,付出了十年的艰辛劳作。最后朋友却告诉她,那只项链是个假的,根本值不了几个钱。

    这个女人想必大家都熟悉,她就是莫泊桑著名小说《项链》中的主人公马蒂尔德。而这其实正是现代消费社会的荒诞之处。

    在消费社会里,我们一边拼命工作,一边疯狂消费,最终有可能如马蒂尔德一样,最大的付出了却取得了最小的收获。

    甚至还有人割肾和裸贷买iPhone手机,那更是比马蒂尔德还要疯狂和荒诞了。

    既然如此,郑也夫提出,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减少工作,放弃那些实质收益很小的消费呢?

    书中提到了欧洲人对美国人的嘲笑,虽然美国人富裕,但是美国人不懂生活,总是忙于工作和购物,连进个咖啡馆也是匆匆忙忙的。

    美国的咖啡馆顾客稀少,而欧洲人的咖啡馆却总是热热闹闹的,欧洲人是来聊天休闲的。

    这让我又想起小王子,他对卖止渴丸的人所说,如果他有时间,会悠哉悠哉地走向新鲜的泉水。

    《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是法国人,但曾在美国侨居过,我觉得这部作品里大概也有作者作为一个欧洲人对美国人的嘲笑吧。

    郑也夫认为未来社会失业与半失业将成为常态,他对此持乐观态度,应对的方式就是我们应该更重视生活的艺术。

    什么是生活的艺术?生活的艺术就是有深度的游戏,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体育活动等等。

    这些都需要学习,也都是古代贵族教育的主要内容,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衣食无忧的贵族们驯化物欲,解决无聊。

    正如塞托夫斯基所说的

    “人文教育最主要是训练消费技巧,为享受各种刺激做准备”。

    温饱解决后的现代人,面临和古代贵族们类似的问题,因此教育上也需要向古典教育学习,加强人文教育,不只教工作的技能,更要教会人们生活的艺术,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后物欲时代。

    多年前读过一篇郑也夫老师在报上发表的关于道德的文章,实在而不高蹈的观点和文字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本《后物欲时代的来临》让我有幸再次领略到他的独特风格,虽然引用有点多,但整体行文简洁明快。

    他对消费简洁透彻的分析和批判,让我对理性消费有了更清醒认识,同时对生命意义和如何寻找幸福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生命的意义固然在于不断地追求当中,但在追逐物欲的道路上却要适时停下脚步,工作或者奋斗虽然重要,但生活的艺术更重要。

    就像《小王子》的结尾,曾经是商品和货币的星星变成了会笑的小铃铛。

    后物欲时代,我们不再妄图买星星,但我们会对着星星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后物欲时代真的来临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rht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