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要以预防为主、早诊早治、慎防癌转移,创造性提出“消灭与改造并举”的抗癌新主张。
癌症的发生发展包含着环境因素(物理、化学、生物等致癌因素)、机体(遗传、神经、免疫、内分泌、代谢等)、微环境多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
80%的癌症来自于我们所喝的水、呼吸的空气(含吸烟)和所吃的食物,从而提出改变生活方式以防癌。因此,水、空气、食物等,这些外因不仅可以导致癌的发生,还影响癌的发展。
癌症是机体长期内外失衡导致的内乱,它不同于多数传染病主要是外敌入侵的结果。内部失衡包括遗传、神经、免疫、内分泌、代谢等的失调;外部失衡包括水、食品、空气等环境污染,以及吸烟、酗酒等不正当生活方式等引进的致癌物;“内乱”体现在癌细胞来源于正常细胞,原先是机体的组成部分。为此,癌症是细胞遗传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其控制战略就应不单消灭癌细胞,还要考虑改造癌细胞,纠正内外失衡等方方面面。而传染病则是细菌、病毒等的侵入,其控制战略主要是消灭入侵之敌。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类与癌症的斗争主要放在如何消灭癌的方面,即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而较少考虑提高人体的抵抗力方面。我国的中医中药很早就有“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近代研究已经发现,中医的扶正治则,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东亚人在大背景下观察物体,而西方人则更关注眼前;东亚人在判断时对周围环境的依赖性更强,西方人在判断时则更独立;东亚人更倾向于整体思维,西方人则更善于分析。这些差异在社会领域也有体现:亚洲人持集体主义观念,西方人则持个人主义观念。”而最后的结论是:“谁把握了东西方两种世界观的长处,谁就会在21世纪获得最大成功。
在癌症领域,西方思维是弄清机制然后设计治疗,而东方思维则常是先肯定实践有效,有条件再弄清机制。前者注重微观,后者注重宏观,两者如能有机结合,不是能够取长补短吗?
中西医结合如同硬币两面可互补1. 在视野上
西医比较重视微观,重视局部,中医则比较重视宏观和整体。从历史发展看,近代西医从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到分子水平研究,比较注重微观,重视局部,当前尤其重视癌症的分子水平变化,而且发展迅速,分子靶向治疗就是从分子水平发展出来。中医通过望闻问切,重视宏观与整体,例如阴虚与阳虚的划分,是西医所没有的。中医最后归结到阴阳五行学说,阴阳说明事物的矛盾统一,五行说明事物的内在联系。
2. 在治疗目标上
西医比较重视看肿瘤,中医则比较重视看肿瘤病人。西医从癌症的诊断到治疗,都是基本上根据肿瘤(大小、部位、数目等)情况而定。中医从诊断到治疗都基本上以病人整体情况出发,通过望闻问切作出判断。
3. 在治疗原则上
西医治病重在消除病因,中医则重在恢复平衡。西医治病先弄清病因,然后力求消除病因,尤其是细菌性等疾病有明确致病因素者。中医治病则常以恢复平衡为目标(可能达到间接消除病因的目标)。
4. 在治病方针上
西医常堵杀,中医常疏导。记得笔者老伴患急性胰腺炎,西医用生长抑素一类药物,以抑制胰腺分泌,用药后感到大便不通。而中医认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主张疏通。
5. 在癌症治疗战略上
西医以消灭肿瘤为主,中医则可能长于改造肿瘤和改造机体。笔者搞外科,对能切除的肝癌至今仍主张手术切除,不能切的小肝癌或用射频消融以消灭之。而中医消灭肿瘤的能力可能较弱,但改造肿瘤(使之改邪归正)。
6. 在治疗途径上
西医常用单一药物,一病一方;中医则常用复方,辨证论治,而且常常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西医治病常针对病因用单一药物,尤其是细菌性疾病,而且是一病一方,针对不同的细菌用不同的抗生素。中医则多用复方,并根据辨证论治而改动。而且可以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例如心脑血管病常用中医活血化瘀药物,而癌症也同样常用活血化瘀药物。
7. 在癌症疗效评价上
西医关注肿瘤大小,临床常用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等来衡量;而中医则注重症状、生存质量和生存期。西医由于重点看肿瘤,所以疗效评价上也主要看肿瘤。实验研究看肿瘤大小、肿瘤体积和重量;临床则常用肿瘤大小变化和持续时间的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和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来衡量。传统中医则主要看症状改变,四诊的改变,生存质量(精神、食欲等)和生存期,而不十分介意肿瘤的变化。
8. 在具体治疗方法上
西医基本上按急性病来治疗癌症,力求速战速决;中医则基本上按慢性病来治疗,重远期疗效。无论手术、放化疗、局部治疗等,均力求短期内最大限度消灭肿瘤。这确实有某些癌症和某些病人取得很好的疗效,甚至治愈。例如2011年《科学》关于美国征战癌症40年专辑中曾指出,有些较便宜的化疗可能导致某些癌症治愈效果,可向发展中地区推广。这些可能用化疗治愈的癌症就包括:淋巴瘤、睾丸癌、儿童肉瘤、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而中医则大多从调整机体阴阳失衡出发进行调理,也许通过调整机体达到间接控制癌症的效果,其起效慢,但疗效持续时间也可能较长,当然有时也可能赶不上癌症发展速度而治疗失败。
9. 在思维上
西医在当前阶段重视由机制到应用;而中医则历来重实践结果,在反复实践基础上,形成独特的中医理论(阴阳五行等),在科学发展的今天,有条件再弄清机制。中医则重实践,通过经验积累,临床有效,有条件再提升为“现代科学理论”(如砒霜治疗一种类型白血病)。其实神农尝百草,《本草纲目》就是中医通过长期实践的很好概括。那时并没有多少理论,也不知哪些有毒,哪些没有毒,中医则重实践,通过经验积累,临床有效,有条件再提升为“现代科学理论”(如砒霜治疗一种类型白血病)。其实神农尝百草,《本草纲目》就是中医通过长期实践的很好概括。那时并没有多少理论,也不知哪些有毒,哪些没有毒,完全是实践的积累,而且经过长期实践的检验。话说回来,实际上中医通过千百年实践的积累,也已逐步提升为理论,这就是中医的阴阳五行、四诊八纲、藏象和经络理论等,而且用这些“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再加以不断修正。 根据不同的思维模式,当前西医在癌症治疗上提出来“个体化治疗”,这是建立在不同病人分子水平的差异上,即“分子水平的个体化治疗”;而中医通过由实践到理论的思维模式,早已形成的“辨证论治”则是“整体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
10. 中西医在癌症治疗中各有长短
西医在消灭肿瘤方面力量较强,办法较多;中医则在改造机体,改造残癌方面可能有优势。百年现代抗癌战,已逐步出现了手术、放疗、化疗、局部消融、分子靶向治疗等消灭肿瘤的办法,取得了人类历史上较大幅度提高癌症疗效的结果。但也有其短处,如放化疗均有其副作用,近年还发现还有“反作用”,即促进残癌侵袭转移的作用。当前不少分子靶向治疗剂是单克隆抗体制剂,它给病人带来诸多副作用,是不少病人难以耐受的。笔者老伴患Her-2阳性乳癌,正适合用赫赛汀(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治疗。但用药两个月便出现口腔溃烂,用药4个月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甚至需要用“吗啡含片”,用药8个月出现心脏毒性而被迫停药(原先计划用药1年),3年后又因心脏问题导致脑梗。中医可能在使癌细胞改邪归正,达到带瘤生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同上述砷剂治疗白血病的现代科学机制,是砷剂能与致癌蛋白结合,导致白血病细胞部分分化(恶性程度降低),而达到“改邪归正带瘤生存”的目的。中医治疗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常比化疗甚至分子靶向治疗好。当前在攻克癌症中的一个难题是如何消灭或控制手术、放化疗后的少量残癌,这方面也许中医会提供更多的线索。对晚期癌症,有时中医辨证论治的疗效比单用化疗好。
笔者以为攻克癌症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最好不生癌,二是生了癌最好能使癌不转移,癌不转移便变成良性肿瘤。
虽然肝癌治疗的图景在21世纪将有很大变化,但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仍然重要。至今还没有其他途径获得像小肝癌切除所导致大幅度提高生存率的效果。
生活方式比任何外界的致癌因素更为重要。癌症病因约80%来自我们呼吸的空气、喝的水和吃的食品:30%与吸烟有关,35%与饮食有关,10%与感染有关。不少癌症用目前已知的办法是可以预防的,包括戒烟、疫苗(肝癌和宫颈癌)、早诊早治、适度运动、健康饮食等。
近年科学研究发现炎症与癌症有很多相似之处,很多癌症是在近年科学研究发现炎症与癌症有很多相似之处,很多癌症是在炎症的基础上发生的。
小肝癌切除是事半功倍之道,我们统计到2009年底为止,手术切除的5059位患小肝癌的病人,切除后生存5年以上者占57%,而4 860位患大肝癌的病人,切除肝癌后5年生存率仅30%。
癌症之所以能置人于死地,主要是因为癌细胞能侵犯正常组织并转移到远处。未经治疗的癌症癌症之所以能置人于死地,主要是因为癌细胞能侵犯正常组织并转移到远处。未经治疗的癌症病人最终多死于癌转移;经治疗的病人,无论手术、放疗或局部治疗,治疗后的复发转移率都很高。所谓复发,除部分是新长的肿瘤外,大多数复发肿瘤在本质上是癌转移。肝癌的转移有三条途径,即血道转移,淋巴转移,以及直接侵犯邻近组织器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