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的纸草》的作者张冠生,是费孝通的助手。这部作品集也算是张冠生的书评。
以前看过他的《纸年轮》,是对民国以来每年所出的重要书籍进行了品读介绍,大部分书籍来源于他的收藏。当然,介绍的每一本书,肯定是作者读过的。
在介绍书籍时,对作者的生平,出书的背景,以及与书籍和作者有关的趣闻轶事也多有涉及。看了他介绍的每一本书,虽然寥寥几笔,但有窥斑见豹之感觉,也有了想购买到手,一睹全貌的想法。
《纸年轮》是在党校图书馆看到的,当时觉得名字好奇怪,翻开看了看,原来是介绍书籍的。随即借来一读,越读越有味道,并且对介绍的每一本书,都做了笔记,以便日后慢慢找来品读。《纸年轮》这三个字还是比较贴切的,纸就是书的意思,书也有年轮啊。
《远古的纸草》和《纸年轮》类似,介绍了远古的纸草的制作过程,从《共产党宣言》到《人间词》,从《辞海》成书经过,到《柳亚子的故事》,不仅介绍名书,也介绍名师、大师,文化的君子;不仅使我们了解最远古的纸草的制作过程,也看到了章士钊,柳亚子、张荫麟、费孝通、沈昌文等大师们的故事。
许多书籍的出版过程,历经艰难曲折,终问世与人。如《洗澡》的出版,沈昌文提议,在三联书店出版,但那时候,每一个专业大类,只允许有一家出版社,文学类书只能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经过沈昌文的争取和变通,将《洗澡》定义为有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才准许由三联书店出版。《洗澡》的出版,把多年沿袭的所谓专业分工体制也部分地打破了。
沈昌文在三联书店任总经理时,出版过多部有争议的作品,如房龙的《宽容》,《情爱论》,《三代恋爱》等。
张冠生还写过《纸日月》,题材类似于《纸年轮》,也是谈读书的。张冠生的这些作品,既是书评介绍,又是图书出版的历史,也是读后感。
从该书序言里我们或许读懂了张冠生为什么热衷于寻找书籍的年轮,醉心于远古的纸草:
人有生死,文化也有。人的生命过程,有进化退化,文化也有。此生赶上人类文化退化期,心有不甘,群体退化之下,个体能否进化?不妨尝试,读书算是一途。
谈到读书的目的,则更为坦荡:
“不为黄金屋,不为千盅栗,不为颜如玉,只为多看几篇荒凉中的绿叶,多得一点精神上的滋养,让寻常日子尽量接近有文化的日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