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阅读笔记‖好课堂的三个标准

阅读笔记‖好课堂的三个标准

作者: 海风轻吹 | 来源:发表于2023-02-09 22:57 被阅读0次

          好的课堂,学情分析是基础,解决“从哪里来”的问题。教什么样的学生?教什么样的内容?是每一节课最开始的发问。学情分析包括学生分析和教学内容分析。只有充分地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及教学重难点,才能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出通往教学目标的桥梁通道。

          好的课堂应该是基于问题情境的启发,在严密逻辑的引导下,渐入“愤悱”之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实现“顿悟”或者“欣然接受”。教学内容的分析不是千篇一律的,不同学生思维的难点存在差异,正可谓“教师钻进题海,学生才能跳出题海”,学情分析就是要找到学生思维的难点,精准施教。我们的学生知识丰富,也有勤于思考、敢于质疑的品质,好的课堂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他们的这些优势,找到心理特点和思维难点的契合点,才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点亮教学相长的明灯。

          好的课堂,目标引领是保障,解决“到哪里去”的问题。设计是课堂教学实施的灵魂,基于细致、准确的学情分析,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才能设计出清晰高效的教学思路。

          好的课堂,在教学设计上会更加注重焦点问题的抛出、分析和解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更加契合学生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培养并非是可以套用和复制的流水线作业,教学设计常教常新才能迸发无穷的生命力。基于焦点问题,教学的设计可以是教师讲解,可以是学生合作探究,也可以是师生的辩论,关键在于思维高度参与对话,意见的碰撞以及思想的交流。只要包含有价值、有意义的分享,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达到认同和共情的状态,就是好的课堂。设计的落脚点一定是能力和素养的提升,让学生在思索中学会思辨和质疑,在解题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成“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升华。好的课堂,获得感是核心,解决“我是谁”的问题。先圣孔子有“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真知灼见,亦有“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浪漫追求。

          好的课堂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获得感”。学生的层次和差异决定了课堂需求和发展空间的不同,课堂既有面向中后学生的“通识”引导,又有面向尖子学生的“挑战”,才能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益。从学生的视角看,应该课前有期待,课中有享受,课后有回味。课前期待可能源于“亲其师,信其道”的朴素愿望,可能源于教师的趣味开场或者实验,也可能源于预习时的疑问。课中享受可能是发言、讨论和展示,也可能是沉浸其中的思考。课后回味是学生重新梳理所学知识内容及其逻辑体系,形成结构化的信息管理和思维提升,获得新的理解,或者发散性思维被点燃。学生的获得感是检验课堂效率的关键,也是每一堂课应该追求的目标。课堂的获得感来自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过程。学生在已有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需要不断地提升,逐步完善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实操能力,培养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

          好的课堂也许很难界定,但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疑难、生成、发展的课堂一定是“走心”的课堂。(选自“光明社教育家”公众号,作者王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笔记‖好课堂的三个标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rnh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