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觉悟与修行的实践者——《遥远的救世主》(下部分)

觉悟与修行的实践者——《遥远的救世主》(下部分)

作者: 小甄存钱罐 | 来源:发表于2017-09-22 23:09 被阅读66次

(五台山论道)

第二部分

在这里我不解释丁元英了,他是个什么人,各位去读书。我自己还不是那一块玉,因此不会对他的人作出评判,我也是个男的。


第三部分

什么是道,小说核心的一句话: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神是什么?是天命?中国的社会,不管是走在哪里,都会听到:这就是我的命。为什么,在我的理解来看,这里的神并非是神,大家一般所求的神无非是具有无边法力的神仙,能够逆天改命,拯救民生与水火之中的神,但是这是附加了人性的神,不是真神,是人神。

(P159)在书中芮小丹与王明阳论证《圣经》的时候就提到:神性 如果附加上了人性的期望值,神性就打了折扣,然而神性 如果失去了人性的期望值,那么人还需要神吗?这句话放在这里其实是不大合适的,但是仍然能说明一个问题:我们的社会大众确实需要神,是人神。但是我们都不是圣人,无法分清到底哪个是人神,哪个是真神。因此使得大众对于神的定义有了不明确的认识,有诸多猜测。真神是什么?非人,非命,是自然法则,是宇宙万物本身具有的理性法则与和谐秩序的存在。看起来是一个比较宏观的说法,但是从合理的解释方式上来讲,这就是真神,真神就是这样的。

既然知道了神即道中的神,那么说一下什么是道?其实知道了神,神即道,就直接可以说道是宇宙万物本身存在的理性法则。但是大多数人可能还是不明白,怕这个没有依据,因此便需要讨论 道 是什么?我们需要找出能够令人信服的根源,那就从道的起源说起。《老子》,是中国道的起源,我目前还没读这本书,了解的不多,有读的想法。这并不妨碍我们讨论道。咱们可以借鉴别的书——张世英先生的《境界与文化——成人之道》第十章关于—道家与科学——发掘道家哲学中的科学基因。这一章就阐明了什么是道?道法自然是什么样的解释:

在《老子》中,对于道有三种合理的解释:

1 道是天地万物的整体,又作一,一是无所不包的,既无具体的形象,却又包含具体物的形象雨其中而非空虚。

2 道即法则、规律的思想。其中能反映这个主张的成语便是:物极必反。在老子之后,又有《淮南子》一书有:道者,一立而万物生矣。是故矣之理,施四海;一之解,际天地。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人应顺应自然,按照自然法则办事,即为道。

3 道既是无所不包的整体,那么必然有它的法则,或者说:道从何而来?《老子》中讲到 道之自身,所以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当然不是我们平常的自然,而是自然而然、究竟至极之意。道是天,道之外无它物。天是什么?在汉字可以拆分为 大 字上一横,在大者上加一横,就成了天,也就是天到了穷究的地步,已经无法再去用别的东西解释说明了。这是对宇宙法则本身的追求而不假与外求的科学的精神。

以上是张世英先生的《境界与文化——成人之道》书中阐述的道的解释。其中也夹杂了我自己的理解。(到这里这本书的核心一句话:神即道,道法自然 应该算是我自己理解了一下。但是 如来 这个词牵扯佛教的含义,涉及太多,我理解的比较少,因此下一次再做理解了)

再回到书中讲讲什么是神,在书中谁是神,神是什么?这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是通过丁元英和王庙村所做的事体现出来的。我们不去说王庙村贫穷的根源,就当前看来,王庙村如何改变自身贫穷的现状,显然他们是不能够做到的,但凡是从这个地方走出来但没有从根本上看清楚事情的状态的都没法解决。那么没法解决怎么办?等,等救世主,等救助,谁是救世主,谁是神——丁元英。不过丁元英不是这样认为的。这个认识是基于双方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P168)丁元英说道:这世上原本就没有什么神话,所谓的神话不过是常人的思维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但在王庙村的人认识里,他们等到了救世主,那就是丁元英。

(P220)中王庙村大伙开完会,冯世杰说:丁哥来,我们哥几个的前途就有救了,同时为了强化这一想法,村民吴志明还补上了一句:王庙村的前途就有救了。很显然,大伙都已经把自己和王庙村的前途和未来寄托在丁元英这个人身上。这是一种可怕的想法,一种落后、愚昧的想法,是传统文化遗留下来的糟粕,在市场经济面前是站不住的。

(P240)在丁元英和韩楚风,智玄大师三人谈经论道的时候就说道,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出门靠朋友,在家靠父母,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这是沉积了几千年的文化属性问题,非几次新文化运动就能开悟。说到这里我们知道了在说文化的糟粕问题,丁元英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他能够说服村民吗?显然不行。因此他只能是作为救世主在大伙面前的一次训话:

咱翻开历史看看,你从哪一行那一页能找到救世主的记录?没有,从来没有,从来都是救人的被救,被救的救了人。如果非要说将救世主的话,那么符合和代表客观规律的文化就是救世主

其实作者也应该意识到了这句话放在这里并没有什么实际大的用处,不过是一种意识和精神,作为优秀小说的特征,凡是在合适的时间上,事件上,阐明小说的核心主题。

在这本小说这一场格律诗与乐圣公司的价格战胜利之后,芮小丹终于做出了一个总结,也就是小说中重要的思考:

(P439) 从整件事里,她没有看到丁元英有任何能让人感到的招式,每一件具体的事都是普通人都能做到的普通事……所谓的神话竟是这么平淡、简单。

原来能做到实事求是就是神话

原来能说老实话、能办老实事的人就是神

因此可见,让人做到实事求是是有多难,让人做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有多难,而做到的人却成了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

这个世界怎么了?


(图片来源花瓣)

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摘录一些书中关于佛法,觉悟的语句,我自己很喜欢,总觉得多读几次总会读出一些道理和领悟来的:

(P237)佛乃觉性,非人,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人相可坏,觉性无生无灭,即觉即显,即障即尘蔽,无障不显,了障涅槃。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圆满即止,即非无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弥陀佛。佛法无量即觉行无量,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亦无是名究竟圆满。晚辈个人以为,佛教以次第而分,从精深处说是得到天成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从浅义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是文化。从众生除说是以贪制贪、以幻制幻的善巧,虽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

这段话我还是很喜欢的。因为这段讲明了一个让普通人能够理解的东西:佛与佛法的问题,和小说的主题具有一致性。佛即是觉性,觉悟。丁元英讲佛分为了三种:上即佛,成佛,这是入了佛的法门,顿悟了佛法,是集大乘觉悟者也;中即佛法,教义,佛法能够融入这个社会,对社会有促进作用,必须与社会文化相结合,通过佛法与社会文化的共同努力,将佛法发扬光大。下即善巧之劝服,以贪制贪,最简单点的说法:若不向善便有下十八层地狱。从恶发泄了个人欲望、性能,但是对社会造成了破坏,从佛教上来讲,破了规矩,便会受到惩罚,此乃下层,但这个说法的最终目的还是导人向善,因此也是一种抚慰众生的方法。

(P241)晚辈以为佛教包括了佛法,而佛法有别于佛教。佛教以佛法证一,进而证究竟,最终是为给心找个不苦的理由,成佛,无量寿,极乐。佛教以假渡真的方便法门祝福相、住寿相、住果相,是以无执无我为名相的太极我执,致使佛教具有了迷信、宿命、贪执的弱势文化特征,依然障蔽佛法。晚辈以为,如果佛教能依佛法破除自身迷障,不住不拘个人解脱,以佛法的如是不可思议究竟生产力与文明的真理真相,则佛法的佛教即出离宗教的佛教,成为觉悟众生的大乘法度,慧于纲纪泽于民生,是名普度众生

这段话也是丁元英个人的理解,但是相比前面更有意义。他认为佛教在现代社会想要发扬光大,对社会发展起更大的作用,就必须结合现代社会文化的变化,抛弃固有的以前的佛法文化特征,必须是从自身破除迷障,为众生而服务而觉醒。此所以佛教才是普度众生 。


第五部分

写到这儿,突然我明白了一个问题,虽然小说名为救世主,其实不是给我们大众阐明什么是救世主,我们需不需要救世主的问题。真正的目的在于说给大众的是 觉悟与修行 。是的,没错,就是觉悟和修行,如果说作者想告诉大家都放弃救世主,把自己当作救世主,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即是在最后芮小丹自杀了,刘冰跳楼,叶晓明退股了,也不能说作者给我们的觉悟就失败了,没有了。智玄大师论道时候提到:修行不落恶果虽有信无证,却已无证有证,已然是进步。对大众来说,读这本书能有觉悟就已经达到了作者的目的。当然还有更厉害的,就是读书即是修行,修身修心,这说玄了有点类似要寻道的感觉,看起来有些夸大,但其实对个人来讲,就是一场思想上的变动,一场文化上的洗礼 。


(图片来源花瓣)
(二维码)

相关文章

  • 觉悟与修行的实践者——《遥远的救世主》(下部分)

    第二部分 在这里我不解释丁元英了,他是个什么人,各位去读书。我自己还不是那一块玉,因此不会对他的人作出评判,我也是...

  • 觉悟与修行的实践者——《遥远的救世主》

    当你喜欢一本书,一个人的时候,自然是爱不释手的读下去,喜欢下去。对你来说,它还是她都在适合的时机出现了,是你需要的...

  • 遥远的救世主(下)

    【书籍】《贫穷的本质》 【标题】遥远的救世主(下) 【字数】498 世人有没有救世主,我不知道,也没见过。天下会掉...

  • 推荐生命必看的书和电影

    书: 《遥远的救世主》 《天幕红尘》 《灵性开悟不是你想的那样》 《金刚能断》 《业力管理》 《真正的修行》 《新...

  • 天幕红尘—见路不走

    《天幕红尘》 《天幕红尘》与《遥远的救世主》遥远的救世主都是豆豆的作品; 两本书中的主要观点与司令的结构学 结构学...

  • 交易中的道与术(上)

    交易中的道与术(上)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则止于术"—《遥远的救世主》 《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传言是...

  • 救世主

    遥远的救世主,没有救世主的

  • 开悟后才能为己所用

    天道 电视剧《天道》的原著是豆豆的小说作品《遥远的救世主》,是难得的好作品。可以说,只有觉悟醒来的人,才能理解这部...

  • 《遥远的救世主》经典台词(1)

    《遥远的救世主》经典台词(1) 遥远的救世主是一部很经典的小说,改编成了电视剧《天道》,《遥远的救世主》中有很多经...

  • 看到一篇对天道观后感转过来给大家看看

    电视剧《天道》的原著是豆豆的小说作品《遥远的救世主》,是难得的好作品。可以说,只有觉悟醒来的人,才能理解这部作品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觉悟与修行的实践者——《遥远的救世主》(下部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rsq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