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课抄了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诗歌《在世间万物中我都发现了你》。最早知道里尔克的名字和他的作品,还是三十几年前喜欢读文学评论时,那时年轻,很喜欢一些艰涩的文字,里尔克的诗当然也是首选,有一段时间抄读海德格尔的诗,抄帕斯捷尔纳克的诗,也抄里尔克的诗,然而认真抄读一段时间后,才发现真正喜欢的还是《秋日》和《在春天或者在梦里》这类轻松的诗。
“诗并非像人们认为的那样是感情,而是经验。为了写一行诗,必须观察许多城市,观察各种人和物,必须认识各种动物,必须感受鸟雀如何飞翔,必须知晓小花在晨曦中开放的神采。必须能够回想异土他乡的路途,回想那些不期而遇的相逢和早已料到的告别”。——里尔克《马尔特手记》
2020年4月5日,星期日,农历庚子年三月十三,晴。
明天就要上班了,今天上最后一节网课,不管怎么样,两个月的线上授课终于告一段落了,讲了什么,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一切都已经结束了,于我而言,即便有千万般缺憾也无从补救了,教了三十五年的书,这两个月的网课几乎摧毁了全部的自信。比这更严重的是,如果因此而贻误了些什么,这样的锅太重、太大,我真的很难背得起。
上高中时读《庄子集释》,那时只是喜欢读,读慬读不懂倒在次要,但至少在文字的表层意义上,还是勉强能够读慬一些寓言小故事的。三十几年来一直在读,无论心情好与不好,想起来时就会随意从书柜里抽出一本庄子随便翻开书卷只读了几页躁动的心便渐次安定下来了。有一段时间很喜欢读杂篇中的《列御寇》,而这段“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印象深刻,而且不唯印象深刻,而且还能熟读成诵且若有所思。
明天就上班了,今天抽时间把个人卫生从头到脚从里到外彻底搞了一下。从去年的腊月二十三到今年的三月十二,八十多天的时间里,只是在二月二那天在家自顾自用带卡尺的推子剃了个“龙头”。民俗的东西总是很有意味的,妥协一下,似乎也无伤大雅。
哄外孙睡觉,无事,乱翻网页,看到一段文字很觉新丽,摘抄于此,也算是奇文共享吧。
易中天这样评价国人:“中国人是这样的,耿直却又圆滑,坦诚却又世故,多疑却又轻信,讲实惠却又重义气,尚礼仪却又少公德,主中庸却又走极端,美节俭却又梦想爆发,烧香算命却又无宗教感。这就是中国,矛盾复杂,很难归纳成一个模式。”
然而国人辛苦恣睢的生活又有几人能耳濡目染并记录在案?类似祥林嫂、阿Q、孔乙己、闰土这样底层人物的悲欢喜乐又有几人能够驻足关注?
人们常常喜欢云雾里看厮杀置身事外,然而自己又何尝不是其中一份子?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作壁上观的处世哲学和谋略,却鲜有同呼吸共命运的责任担当,所以尽管易中天说的好有道理,但如能多一些融入其中的共鸣,或许会更胜一筹的吧!
继续纸质书阅读,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十页。
读Kindle电子书王朔文集中的《空中小姐》,算是二十年后的回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