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朋友,是个年轻有为的帅气小伙儿。半年前我们在上海叙旧,那时他正在寻找终生伴侣。
半年后我们在广州再次相见,提及他的人生大事,小伙子一声长长的叹息:离了。
我以为自己会错了意:什么离了?
小伙子说:离婚了。
我脑子还没回过弯:上回不是正在找女朋友吗?
他就跟我讲了他快进播放式的爱情故事。
他和前妻,在路边一见钟情,姑娘长得非常美,很有个性。
他们开始交往时,非常聊得来。“我们认定彼此是此生不可替代的人。”朋友说。
两个月后,这对男才女貌的恋人结婚了。
接下来,朋友发现,他和女孩很难生活到一起。
女孩喜欢吃辣,顿顿要放辣椒,可是他早年做过胃部手术,只适宜清淡;
他是自由职业者,习惯了每天睡到中午再开始工作,直到后半夜结束;女孩却是早上7点准时起床,晚上11点准时上床,相互影响,不到一个月,两人便时常哈欠连天。
最要命的是女孩结婚时带来一只养了三年的宠物猫,而他自幼恐惧带毛的动物,再加上女孩是个暴脾气……
总之,各种摩擦,一地鸡毛。
朋友说:与其每天争吵,不如离婚。
于是,在结婚的第三个月,他们办理了离婚手续,就像结婚时一样迅速。
朋友的故事,听得我十分感慨。
现代人离婚,是越来越轻而易举了。
一高兴就结了,不开心就离。
社会上关于离婚的态度,也从过去的惊讶、可惜到赞叹:
“不舒服的关系,都不是好关系。”
“离婚,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
“婚姻自由,意味着结婚自由,离婚也自由。”
“人生苦短,疫情之下,生命更显脆弱,何必为难自己。”
……
这些都没错。
但危险的是什么呢?
是走另一个极端。
在一些人眼里,离婚开始成了一种新的政治正确:
只要不爽,你最好就离开婚姻;
留在不舒服的关系里,是弱者的表现。
却没有认真思考和权衡:离婚,是你自己想要的吗?
02
我的一位女性来访者小路(化名),向我吐槽了丈夫在婚姻中的种种罪行。
她说老公是甩手掌柜,只负责往家里交工资,对她不闻不问,十指不沾阳春水,吃完饭碗筷桌上一扔,就躺沙发上玩游戏了。
有一次她淋雨病倒了,浑身忽冷忽热,从公司打车回家,一头倒在床上。
晚上八点老公开门进屋,见到床上气若游丝的她,并没有嘘寒问暖,而是面无表情地问:家里怎么连口热乎的饭菜也没有?
小路说,这句话,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结婚一年来,老公散落在茶几上的臭袜子,每次只顾他自己开心的夫妻生活,还有无数次的漠不关心,都在这一刻被再次铭记。
不是说好了要相互温暖、相亲相爱吗?婚姻的剧本不该如此。
小路躺在黑暗中,两行清泪。
她给单位的男同事发去了一条信息,向他寻求情感安慰。
讽刺的是,不久后,她从手机里发现老公也出轨了女同事。
婚姻没有了继续下去的意义,两人迅速离婚,遂了彼此的心意。
这是一个老套的故事,每天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重演。
然而剧情并未就此打住。
小路走进咨询室,但并非因为感情问题,而是工作晋升遇到了瓶颈。
她坐在咨询室里,左右为难。
显然,新的工作机会风险太大,而现在公司的晋升机会,明显对竞争对手更有利,老板挺对方不挺自己,实在意难平。
她已经找好了“下家”,却不知如何在新、老东家里作何选择,非常纠结和焦虑。
我说:似乎,无论在工作还是婚姻中,当你遇到问题,总在第一时间下意识地寻找退路。
小路愣了一会儿,许久,点了点头。
这其实是许多人面对困难的模式:第一时间找好退路,从而不必面对和解决。
亲密关系中也是如此。
沟通不顺、性格差异、争吵摩擦……这些困难会令我们感到挫败。
这种挫败的感觉像是在说:你还不够好,你还没有能力处理一切。
这种感觉挺糟。
但不同的人,面对它的反应不同,有的人认真面对,也有的人逃跑。
而习惯逃跑的人,内心深处会产生一种更深的挫败感。
于是,下一次挫败来临,他们逃跑得更为快速,更加巧妙。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为了回避挫败感而迅速找到退路,又因为找到退路而更相信事情无法解决,从而更深、更长久地经历挫败和自卑。
就像小路,通过出轨来缓解婚姻中的挫败和失望,而当婚姻解体的瞬间,小路感受到轻松释然,随之而来的却是更深的迷茫。
因为她发现,换了一个人,她仍然处不好关系。
那个曾经慰藉她心灵的男同事,在她离婚后并没有发展出更深入的关系,而是迅速分手了。此后,小路又尝试着谈了两个新男友,无一例外地输给挫败感。
好像她在同一段关系里反复打转,从未离开过。
“自我意识觉醒”、“个性”,在这个时代漫天飞扬,听起来又时髦,又清爽。它给每个人张扬个性的机会,也帮助一部分人从不合适的婚姻中解放出来。
但同时,另一部分人也有了 回 避 的借口。
当离婚和自由、女权、新时代甚至潮流挂钩,也许我们需要扪心自问:我们是真的认同这些观念,还是在通过这些观念,合理化自己的习惯性逃跑?
03
说回来访者小路。她在后面的一次咨询中说:我决定破釜沉舟一次。
她拒绝了那个“新发展机会”,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吃住都在公司,肉眼可见地“老”了三岁——为了拿下一个足以力保她晋升的项目。
然而她最终还是失败了。项目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没有获批,她的同事晋升了。
这听来有些可惜。然而小路说:我尽力了,输得坦然。
她讲这话的时候,笑容里的舒展是真实的。
奇妙的是,她在后来的咨询中,越来越多地谈到曾经的丈夫。
而她原来口中那个自我、冷漠而又寡言的男人,摇身一变,成了富有责任感、嘴拙心软的另一个男人。
应对模式变了,小路看待世界的眼光也变了。
半年后,她突然笑嘻嘻地和我说,她和前夫决定复婚。
这一次,她不像离婚时那么匆忙和回避。她和前夫开诚布公地谈了一次,关于出轨,关于伤害,关于过去缺乏的勇气,以及耐心。当回归这段关系,她和前夫都更接近现实,也更加笃定。
她和老公仍然有许多个人议题,带到了共同的婚姻中。
比如,她自幼随奶奶长大,认为妈妈本可以把她带在身边却没有,对妈妈心存怨念,总想在亲密关系里找补回童年缺失的爱,而老公是她唯一的希望。
比如,老公的爸爸是个超级爱讲道理的人,每次和妈妈发生冲突,就会摆出事实,显得冷酷而难以接近,而老公习得了这种处理冲突的方式,用“理智化”来防御伤害……
往往婚姻中的矛盾都是这么来的:我们带着各自成长的议题,走入婚姻。
所以,路漫漫其修远兮。
不过,小路的成长首先在于,成功突破了习惯性逃跑的模式。
这并不容易。
我们处在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
这个时代缺少耐心。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在这样的时代里,对自己也丧失了耐心。以至于,我们越来越少地,认真作出一个决定。
正如我那位闪结闪离的朋友,和最初走进咨询室的小路。
所以,小路的突破显得尤为珍贵。
我们花了许多时间来讨论这个突破,她发现,原来除了逃跑,还有一种更令她安心的选择,就是:去直面,去解决。
她还发现,当结果不尽如人意,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失望和难以耐受,因为她已经尽力了。
“这就像是原先走一条铺满大雪的路,我不知道雪下面是坑还是石头,只好绕开,可是我绕开一次,就否定自己一次;现在我知道,原来可以先把雪扫干净,看清前面的路再往前走,至少是看看有没有机会继续走……这虽然多花不少时间,但是心里踏实。”
我问她:你是怎么做到的?
小路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不想再做一个逃兵。
这很重要。
时代在变化,老公招人恨,可是如果小路一直都只能看到这些“困难”,而从没有问自己“想要什么”、“怎么办”——这就是在拒绝自我负责。
一个拒绝承担责任的人,她的婚姻和生活,很难出现真正的改变。
“不过,我有时还是下意识想逃跑”,小路说。
是啊,毕竟都不是每个人都天生懂得直面问题。
“你做了什么,来克服自己逃跑的冲动?”,我问。
“我会说服和鼓励我自己,因为逃跑,我已经失去的太多。”
这是许多习惯性逃跑者正在经历的损失:原本用于全力以赴去解决问题的能量,被分散到了寻找退路上,成功解决问题的几率便会下降,失败的可能就会增加。
而失败的时刻到来,习惯性逃跑者往往会有一种丧失感。
小路所指的“失去”正是这个。
“你会怎么说服和鼓励自己?”我接着问。
“我和想要逃走的那个自己辩论,对自己说,其实我不想那样的生活,我想走出那种长久的挫败感,我想改变,也有能力改变。”
“我还有奖励计划。比如说,连续三次成功说服自己不要逃跑的时候,奖励自己一个小礼物;做成一件事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大奖励。”
看到了吗?每个习惯逃跑者,都有能力成功克服固有的模式。
只有对自己多一些耐心和接纳,才有勇气和动力,设立独属于你的、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帮助你直面困难。
而至于婚姻,究竟该守还是该放,并没有统一答案。
你能够为自己负责,便有机会看到你所做的选择,以及那个选择所对应的代价与收获。
这就是在成长。
而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是:你越是成长,越有选择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