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到处都是书籍,桌子上,茶几上,电视柜上,床头上……
不是乱丢,而是书太多,没地方放。中午清理了一阵子,不行,家里没有一个大一点的书架,实在是太痛苦了。每一次想要找一本自己急需的书籍,都要翻上半天,太耽误事儿。
吃过晚饭,虽然忙碌了一整天,还是没有停下来,继续整理书籍。哪怕我现在分门别类整理得再好,时间稍长,我记不住,又得一堆一堆地翻。整理治标不治本。我需要一个书架。
可是屋子就那么宽,哪儿能放得下一个书架?对,把靠阳台的那帮大椅子搬到阳台上去,又腾地方,妈妈早上还可以做在阳台吹吹早风。
有了 地方,上哪儿买书架?
侄子推荐了宜家,说是跟我一起去拿书架。说走就走。很快就把心仪的书架拖回家。
组装书架全靠侄儿,我只能打帮手。妈妈绝对不闲着,非要和侄儿一起弄。看说明书,弄架子,钉钉子……跟着说明书,在妈妈的帮助(捣乱)下,终于弄好。
一堆一堆的书籍终于有了自己的家。一本一本擦拭,小心翼翼地放到书架上。终于腾出电视柜,腾出饭桌,腾出床头……看着家里一步步变宽敞,变整洁,心情也随着愉悦起来。
晚上十一点半,一切就绪。从冒出买书架的念头到把书籍放到书架上,总共花了五个小时左右。却改变了家里的整体格局。
我怎么没有早一点想到这个主意呢?不对,我早就想过,一提出来就被家人以屋子太窄没地方放而拒绝,而我就没有再坚持。
为什么这一次行动那么快,那么坚决呢?是因为前几天我着急用一本书,花掉了我好多时间,买书架有了紧迫性,也就有了行动力。有时候,我们做事遇到的阻碍,恰恰是我们实质性改变的动因。
教育何尝不是这样呢?没有动因,就无法产生动力,即使行动,也是低效的。只有激发起动力,学习才会产生真正的效果。给出挑战性任务,或者给学生成长加一点阻碍,让孩子产生不得不这样的紧迫感,行动也就自然跟上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