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文化东路山师大门口,感到特亲切,从路口往北,是我从初中读到高中的山师附中,五年的中学生涯,没少到山师校园(那时还叫山东师范学院)去玩。南边,就是现在的山师大了,当时理所当然认为是附中的母校,我虽然没有机会就读全日制正规大学,但也是经过千军万马的考试考上了84级三年制山师夜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当年刚考上山师研究生的魏建老师教我们现代文学,他现在是山师大文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还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张蕾老师教我们写作课,还有姚健、韩之友、金敬华、姜振昌等老师。毕业至今已经30 多年了,今天故地重游,来山师大文化楼参加关于散文创作及中国散文研究中心成立挂牌仪式,当年的点点滴滴涌入脑海,没想到文学之梦至今不醒,看来,我与山师大有着绵绵不绝的文学不了情。
山师大出现散文作家现象不是无凭无据的,中国作协办公厅主任、著名散文家李一鸣在发来贺电中说:“山师文学院散文现象的形成,得自山师大文史见长的深厚底蕴,得自文学院学养深厚、成就突出的老师散文创作和研究的引领,得自同学之间相互熏陶影响、切磋琢磨形成的创作场,得自历届校友私淑前贤、承继传统的文化自信和接续接力,得自山师文学系散文评论评奖和媒体宣传的推动推介。溯其根源,还得自齐鲁文化孔孟散文的深层次浸润,得自山师文学院出身的散文家评论家的潜心笃志的创作与研究。”
今天与会的教授专家大多来自山师大文学院,我的中学老师吕家乡依然那么清瘦,如他坚硬的风骨,还有袁忠岳、宋遂良、夏之放、王景科、丁建元、李登建、王化学、杨守森、王兆胜、张清华、杨存昌、戴永夏、孙书文、顾广梅、赵林云、陈忠、王川、夏海涛、张金凤等,浩浩荡荡的一只文学大军,像校园内缤彩纷呈的大树,如雪松、龙柏、银杏、腊梅、丁香、玉兰一样以自己独有的姿态昂扬着,形成别具特色的文学大花园。
山师大党委书记肖光军接受捐书
研讨会环节,各位专家教授的发言尤为精彩。
从山师大毕业的,现为《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编审、副总编辑、著名文学评论家的王兆胜首先发言,他说,散文的散不应该是指形或神,应该形神凝聚,散文的散是指写作者的心散,只有一颗散淡的心,一个追求自由的灵魂才能写出好散文。最高境界是自然。
也是山师大毕业的,现在是北师大文学院教授、著名诗歌、小说评论家的张清华指出,文以气为主,这个气包括内容、形式、思想、结构、语言、音律、文气等,是回肠荡气、浩然正气,文章写多了就有秩序,这就是气。文章的形式不重要,它是写作经验的自然生成。好的散文作家,绝非制度化的写作者,其笔下一定充满了洒脱的自我想象,一定是一个纯粹的读书人面对世界,自由地吐纳天地之气的结果。
88岁的山师大文学院教授宋遂良强调散文是真诚的,是要有良心的,要有广阔的积累。文章最后的根基在心。读十年书,养十年气,然后可以为文。诗歌是从窗户里飞出去的,散文是从门口走进来的。
曾经教我中学语文的现在是山师大文学院教授的吕家乡一生坎坷,只写回忆性文章,只为留下几块文学化石,把自己的人生体会告诉后来人。写文章、做好事,救赎自己的灵魂,在告别人间的时候,少一些惭愧。
山师大文学院教授袁忠岳认为,真,是散文的生命,是散文坚持的中心。心要真,感情也要真。
山师大文学院教授夏之放也强调,散文最重要的是有感而发,没有感情别写散文,自己都感动不了,怎么能感动别人。
山师大文学院教授、山东省写作学会会长王景科有三愿,一是建散文研究中心,二是建女子散文沙龙,三是建散文大厦,前两个都实现了,只有最后一个,她希望在山东这个散文故乡的土地上,应该有一个散文大厦。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丛新强认为,文学教育和广泛的阅读能让我们在同质化的生活中铸造不同的精神风貌。把自己做好,别让自己看不起自己。
山东省作协《百家评论》副主编赵月斌认为,写作者要重视散文创作的宽度、深度和厚度。宽度是指不仅仅写亲情、友情和爱情,还可以放宽题材范围,写让人感动的,也写让人生气惭愧的;深度是散文可以借用小说诗歌的笔法、眼光来写;厚度是写作的整体化和系统性,不做什么都写的杂货摊式的写作者,要有一个独特的思想体系,一辈子写出一本厚书。
《大众日报》丰收副刊主编刘君说,散文是个很宿命的文体,你有多高,散文就有多高。
还有济南出版社编审、山东省散文学会顾问戴永夏,山师大文学院教授王化学、杨守森、杨存昌,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李登建,山东政法学院教授赵林云,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陈忠、逄金一,《联合日报》专题部主任王川,山东散文学会理事张金凤、夏海涛,《齐鲁周刊》编辑部主任吴永强,作家雨兰等与会嘉宾都做了精彩分享。2020.11.01
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