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每个人很难了解自己一样,别人也很难了解他。如果我们问对方:“你觉得自己身上有哪些不爽的点?” 即使他能坦诚而充满善意的表露出一部分自己觉得是问题的特点,但这些未必就是他真实的特点,
很自然的,我们会试图去了解他们。
我们会了解他的兴趣和爱好,他的经历和背景,也许你会选择去他的家乡,见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参观他学习和成长的环境,一边倾听他小时候发生的故事一边翻看发黄的相册,和他一起去见他的朋友或者老师。
经过这些初步的呈现,我们心里有了数,可能会有一丝安慰存在了。
但是这样的结果,就如同我们快速的翻完一本书一样,我们觉得自己对这本书已经有了深入了解。
在一个更理智的社会里,潜在的伴侣会给对方做详细的心理问卷,并且让自己接受心理学家长时间的评测——也许到 22 世纪的时候,这一切不会再是笑话,真正的笑话是,为什么人类花了这么久才开始这么做。
我们需要去了解,将要结婚的那个人的内心是如何运作的。 我们需要知道对方对于权威、羞辱、内省、性亲密、心理投射、钱、孩子、衰老、忠诚等等数百样事物的观点和态度。这样的了解,不是简单的问答能够提供的。
在这一切都缺失的时候,我们更多时候会被外表所迷惑。我们好像能从对方的五官、前额的形状、雀斑、微笑中读出很多的信息。
这就好比你迷恋上一位明星,透过几张海报我们就好像能了解到他为人一样可笑。你会对任何诋毁爱豆的人心存恨意,见不得一丁点别人对他的非议,为了心中神一样的爱豆你会在网络中奋不顾身的和别人撕杀,强力捍卫爱豆的完美无瑕。
我们在没有充足证据的情况下,把一系列的完美形象投射到我们爱的人身上;我们从一些小的细节上,脑补对方的整个人格。 如同徐志摩对林徽因的向往与爱慕,已经超出林徽因本人真实的特质,在他心中,林已经是完美女神。
我们做的这一切脑补,就好像下面这幅马蒂斯的画一样:
你看到这幅画的时候,不会把她理解为一个没有鼻孔,只有八根头发,没有睫毛的女人。
这种对于美丽女神的脑补效果,是完全无意识的。我们的头脑结构,天生就具备这种把细微的视觉信息整合成完整图像的能力。 如同我们仰望天空,看到那像兔,像龙,像马一样的云朵,产生无限的遐想。
我们在观察潜在伴侣的人格的时候也是如此,一个绅士的动作,一个不经意的微笑,甚至是一瞬间的回眸,我们都异想天开。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根深蒂固的脑补艺术家。
然而使得一段婚姻顺顺利利所需要的信息,远远高过社会能够提供给我们的,所以我们对于婚姻的社会实践也有很多根深蒂固的错误。
网友评论